臺中國家歌劇院與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共同推動「NTT+×中國信託—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歷經2年孵育,最終遴選兩齣關於愛與遺憾的精彩作品:《三胞胎的我在完成夢想之前死掉了(還好我有兩個兄弟)》與《遺憾計畫:Project R》,11、12月將分別於小劇場售票演出。

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表示,編劇是音樂劇產業的源頭,這項計畫從64件投件劇本中選出5齣佳作,經由讀劇呈現後選出2齣作品進入製作階段;歌劇院與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挹注每齣作品百萬經費,提供劇場軟硬體設備,邀請韓國編劇朴海林(Park Hae-rim)擔任顧問,指導劇本修編,並媒合音樂劇團隊躍演製作,邀請劇場資深製作人及場館方前來看劇,希望未來這兩齣作品能到不同地方巡演。
「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提供創作者2年時間,從發想劇本大綱、期中呈現、劇本修改到最後售票演出,每個階段歌劇院皆陪伴創作者,提供不同資源協助,邱瑗說:「音樂劇是需要時間烘培的,從劇本修整,不斷嘗試讀劇,到期中呈現,就像百老匯音樂劇一樣,這過程都需要時間打磨,並非一次到位,而歌劇院希望在作品起步階段給予創作者協助,為作品未來發展帶來一些效益。」
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刻,臺中國家歌劇院和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攜手啟動「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馮寄台表示:文教基金會的初衷,就是希望培養藝文人才、助力產業發展。臺灣音樂劇市場近幾年欣欣向榮,很感謝臺中國家歌劇院媒合專業師資、提供專業場地,讓有志於音樂劇的人才,得以大展拳腳,唯有培養多元人才,才能持續為產業注入活水,期盼臺灣音樂劇不只創造特色,更能成為經典。
11月12、13日演出的《三胞胎的我在完成夢想之前死掉了(還好我有兩個兄弟)》,由吳子齊與呂筱翊從各自的成長經驗中汲取靈感共同創作,吳子齊說,他與兩個哥哥是異卵三胞胎,因為父母關係三兄弟並未住一起,身體上有一種緊密連結的關係,卻一直有微妙的距離感。他希望藉自身為三胞胎的感受,透過喜劇形式包裝,讓整齣劇的表現更具戲劇性。
《三胞胎的我在完成夢想之前死掉了(還好我有兩個兄弟)》描述一位當紅音樂劇明星,在國際大導演製作的大戲開演前意外死亡,化作鬼魂向三胞胎的兩位哥哥求救,希望他們幫他完成上台演出的夢想,兩位哥哥因為完全沒有表演經驗,鬧出許多靈異、懸疑和荒謬的事情。
呂筱翊說,在劇中角色設定上,她與吳子齊有很多心照不宣的默契,合作後才發現很多想法、品味和笑點都非常接近,彼此呈現互補狀態;這齣戲有一個特別設計,並非兩兄弟都能看見死去弟弟的鬼魂,只有其中一位和劇組中的女主角Tracy能看見,鬼魂藉由附身Tracy身上產生很多荒謬爆笑的情節。 (相關報導: 搭公車也能到的海岸秘境!5個一個人看海也適合的景點,想一解憂鬱就馬上出發吧 | 更多文章 )
吳子齊同時也擔任作曲,他表示:「這齣劇上半場音樂刻意設計比較輕快,用節奏強烈的Rap鋪陳矛盾和死亡的懸疑緊張感;下半場採用抒情的旋律帶出角色內心情感。在寫最後一場戲的時候,我主動打電話給兩個哥哥,聊到許多以前從未談過的話,我們的感情因為創作這齣劇而更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