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退潮之後,那些沒穿褲子的政客

換照被否決,假處分被駁回,抗告也被駁回,連三敗的中天選擇四十二小時不斷電直播,直面困局。(翻攝自視頻)

2020/11/18中天電視台申請換照,硬生生地被NCC以七比零裁定駁回,被迫在12/12起從52頻道下架!在NCC審照過程中,行政上的強烈偏頗完全淪為蔡政府的工具,讓NCC被譏為「髒兮兮」;只有政治正確,根本不是專業掛帥,讓NCC的獨立機構的招牌全砸!其實最可怕的是同業的「緘默」。

對中天的行政迫害不只是NCC,連中天打行政訴訟,聲請假處分,希望保留最後一線希望,也被行政法院(北高行)與最高行政法院駁回,荒謬的是法官的裁決理由竟然多是依著NCC提供的理由,讓政治再度凌駕於法律之上。可怕的是同業依然「緘默」。

2020/12/11中天在52頻道最後一日,在此之前中天已經開啟了新型網路電視台的準備,等到12/7北高行再駁回中天聲請假處分案,中天立即開啟新的網路播報與收視族群互動的新模式,多日下來已有165萬戶訂閱(12/13日已破了200萬戶,一年下來已經有269萬,目前最先的按讚數已高達300萬人次,中天的按讚數與流量一再被有心人士操作,好幾次得重新再開始),從去年12/7日起每天均有7000-8000人線上瀏覽或留言(帶狀的新聞與政論常常是2-3萬人點閱參與討論,常常在YT發燒榜前十),互動熱絡,除了給中天打氣加油外,更重要的是新聞工作者與收視者共同創造一個新的網路「播報—收視」雙向互動模式,這是讓中天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實就是2014年318學運時所開啟的數位匯流與媒體整合的具體實踐。也是傳統主流媒體轉型的重要創新模式之一。

檢視中天轉戰YT頻道,也就是中天關台效應,一年下來可以發現:

(1)52空頻,NCC硬塞華視進入,造成對消費者權益嚴重受損:52頻道在去年12/12以後空頻,民進黨與NCC害怕中天再回到原頻道,因此趕緊找華視來壂檔,結果呢?讓第四台新聞頻道的競爭面臨了:一是分眾割裂,挺中天的根本不會再來看;反中天的分食剩下的大餅,競爭更激烈;二是手機族愈來愈多,看電視或第四台的民眾加速減少,網路勢必要成為未來主流平台,屆時無法轉型成功的媒體,自然就要被淘汰;三是新聞頻道一片綠化,看任何一台都是同樣的政治大內宣,無法開拓民眾的視野,只能一再「洗腦」,無法和收視者互動,同溫層效應擴大,加速擴大社會的分裂與對立!

果不其然,NCC與蔡政府硬是把華視推上52頻道,結果呢?華視1800晚間新聞始終敬陪末座,靠重播卡通《新多啦A夢》來拉抬收視率。一直到2020/8/8首播《俗女養成記2》收視率才拉到3.59,可是一天過後華視親聞還是落在後段。52頻道上架費只有1800萬,相對於其他台的上億,系統商根本對華視上不上架興趣不高。可是NCC主委陳耀祥還是認定他推銷公廣集團進駐52台的策略沒有錯。回顧這一年,綠媒占了九成以上的有線電視頻道,中天離開52頻道後,TVBS成了一片綠油油之外的「唯一」例外,也成功地和綠媒有所區隔,不讓有線電視淪為蔡政府的大內宣! (相關報導: 孔令信觀點:記者們,還記得對抗關新聞台的政府嗎? 更多文章

(2)52空頻後,中天監督政府的力道在網路上更是「獨樹一幟」:中天轉戰YT頻道農曆年時就在「蘇貞昌也打統編」的事件上狠狠地修理了蘇揆。當時蘇揆為孫女買童書還要發票打政院統一編號,被友台攝影機鏡頭拍到,所有綠媒發現不對,馬上全面噤聲禁畫面,唯有中天YT頻道主播與與會來賓一直在討論此事。前有丁怡銘因為牛肉麵風波道歉時,同樣發票打了統編,在媒體引發熱議而導致丁的下台, 沒想到蘇揆自己也犯同樣的「錯誤」,這不正顯示,蘇揆和他的行政團隊對此行徑習以為常(丁在沉默一段期間又默默地聘為政院顧問,大作哽圖與打疫苗,綠媒對此同樣噤聲,也只有中天站出來說話)。所有綠媒紛紛避談此事,唯有中天始終如一,繼續監督政府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