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一段婚姻時,或許你的心裡想著:「一切都結束了!」但是,如果你們有孩子,離婚並不是結束,而是另一段關係的開始——共同撫養孩子。
就算離婚後不再是配偶,你們依舊是孩子的家長。或許在你的眼中,前夫或前妻非常可惡,但是對孩子來說,父母都很重要(當然,這是指孩子沒有遭受任何虐待的情況下)。
從宣布離婚起,陪伴孩子度過離婚
理論上,離婚後要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先考慮什麼對孩子才是最好的。但實際上,每個人在離婚時也各自承受著劇烈的改變——像是生活方式、經濟來源、朋友圈,或是要經歷繁雜的法律程序,這些都會帶來很大的壓力。你曾經熟識的生活樣貌已經不存在,其中還可能夾雜著憤怒、悲傷、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失落等等情緒。當父母被這些情緒淹沒時,更難看見孩子的需求。
你可能曾經離過婚,或是正經歷離婚過程,也可能身邊的親戚朋友有人正要離婚。儘管每對伴侶的家庭狀況都不一樣、擁有的資源也都不同,但是,以下提供一些原則,可以幫助你協助孩子度過這段期間:
當父母決定離婚時,第一步要面對的就是:如何跟孩子說。和孩子宣布離婚的過程相當痛苦,你可能會害怕孩子承受不了,正猶豫到底要不要跟孩子講。
但是,如果確定要離婚了,孩子遲早會知道。與其從其他管道發現,家長應該要一起和孩子宣布離婚的消息。也就是說,不管離婚的原因是什麼、不管夫妻倆多麼憤怒,兩個人都該坐下來好好討論:「要怎麼跟孩子說?」
宣布離婚的原則就是「只說對孩子最重要的事情」。你可以和孩子解釋:「爸爸媽媽相處得不好,我們試著解決問題,但是沒有辦法。」「爸爸和媽媽必須要非常愛對方才能當夫妻,但是我們已經沒有那麼愛對方了,所以決定不再當夫妻。」
用簡單的說法,兩個人一起告訴孩子,不要把大人間的爭執扯進來,像是抱怨:「都是因為媽媽外遇了!」「都是爸爸的錯!」不管對另一半有多麼的憤怒或是不甘,孩子沒有必要知道離婚的細節。我們是大人,請把對孩子最重要的事情擺在第一位。
孩子聽到父母要離婚時可能會有很多情緒、疑惑,或是擔心害怕。請堅定的告訴孩子:「雖然爸爸媽媽要離婚了,但是我們還是你的父母親,我們和以前一樣愛你,對你的愛不會改變。」並且表明:「離婚是我們之間相處不好,不是你的錯、不是你造成的。」
不同年紀的孩子,因為認知發展階段不同,對於離婚的理解和反應也可能不一樣。當然,有些孩子聽到離婚消息後會哭泣、對著你大聲吼叫、甚至關起房門。但是,你是最了解孩子的人,請依照孩子的回應來反應,也給孩子時間處理這些消息。
離婚後,和對方從伴侶變成商業夥伴
從事婚姻治療的羅伯特‧艾莫利博士(Robert Emery)建議:「離婚之後,父母需要建立新的關係來共同扶養孩子。夫妻倆通常難以回到朋友關係,所以要變成商業夥伴:互相合作、給對方應有的禮貌、尊重與界線。」
在新建立的關係之下,撫養孩子是雙方一起經營的事業,要互相合作與尊重、一起考慮孩子的需求、做出對孩子最好的決定。你可以參考以下這些原則:
1、盡量減少「失去」的東西:孩子在離婚過程已經失去了很多東西,如果可以,請父母盡量減少生活上的改變——還是可以和爸爸或媽媽見面、繼續在原本的學校上課、與熟悉的朋友和老師相處等等。如果能夠盡量降低孩子生活中的改變,孩子就有很大的恢復力能夠適應。
2、讓孩子知道未來的變動:離婚讓孩子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他們不知道以後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所以,請讓孩子知道生活有哪些改變,像是哪幾天會在媽媽家?哪幾天在爸爸家?什麼時候可以見到爸爸或媽媽?如果父母其中一人搬到距離較遠的地方,請常常利用電話、電子郵件等等方式和孩子聯絡,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依然關心他。
3、接納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處理失落與悲傷:每位孩子面對父母離婚的方式不同,也會展現不一樣的情緒和行為。請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處理失落與悲傷,不論孩子有哪些感覺,請告訴孩子:每一種情緒都是正常的、鼓勵孩子分享情緒和感覺,並接納。
4、告訴孩子:「這不是你的錯!」:因為發展階段不同,孩子對於離婚的理解也不一樣。年紀小的孩子認知發展階段還是以自我為中心,可能會認為每一件事情都和他有關——爸媽離婚是他造成的、是他的錯。請幫助孩子理解、並且經常強調:「這不是你的錯!」
5、讓孩子知道,父母會繼續愛他:離婚時,孩子會擔心害怕:「爸爸媽媽不愛對方了,會不會有一天也會不愛我?」請讓孩子知道,雖然你們不是配偶關係、不愛對方了,但你們還是孩子的父母、會一直愛著他。
6、分享你的情緒:完全不表達情感會讓孩子誤以為「表達情緒是不好的」,甚至是不可以擁有情緒。你可以適當的與孩子分享你的感覺,讓孩子了解,你也因為離婚感到悲傷和難過,但是你是個大人,有辦法處理這些感覺。讓孩子知道這不是他的責任,他也不需要照顧你的情緒需求。
7、避免讓孩子捲入大人間的紛爭:不管你和前夫或前妻關係有多麼糟糕,請不要讓孩子捲入兩人間的戰爭——不要在孩子面前講對方的壞話或是貶低對方、不要把孩子當作傳話筒或是懲罰對方的工具、不要利用孩子監視另一方的新生活、不要強迫孩子選邊站。孩子有權利和父母雙方建立良好關係,請支持和接納孩子與前夫或前妻的良好互動。
8、協調一致的教養方式:離婚後,如果孩子要輪流在兩個家庭生活,請討論好一致的教養方式和規範,像是:哪些電視節目適合孩子看?孩子幾點該睡覺?孩子有行為問題時該如何處理?等等。當雙方有一致的教養模式時,孩子比較能夠適應不同的家庭生活。
讓孩子知道爸媽仍會扮演他生命中重要的角色
離婚後,讓孩子繼續當個孩子。孩子不需要承擔父母的情緒重擔或是責任,應該要安心的知道爸爸媽媽還是會繼續扮演他生命中的重要角色。離婚可能對孩子帶來巨大的失落與悲傷,這些都是正常情緒。
看到孩子傷心難過可能讓你難受,但是我們不可能免去孩子生命中的每一種負面情緒。孩子悲傷時需要你的支持與接納,陪他處理失落哀悼和各種情緒。用對方法協助,孩子在父母離婚後也能健全的長大。
美國國家認證諮商師。美國賓州州立大學(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諮商教育(Counselor Education & Supervision) 博士候選人,為美國國家認證諮商師(National Certified Counselor, NCC),主要諮商對象為小孩、青少年、大學生、以及家庭。
研究興趣包括神經心理諮商學、大腦神經科學、創傷、兒童虐待防治、兒童創傷治療、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親子教養、兒童遊戲治療,以及其他心理健康議題。曾在台灣人本教育基金會擔任札記編輯、數學想想老師,目前於《人本教育札記》、《健康遠見》、《親子天下》有固定專欄,持續用溫暖的語調,提供廣博的教養、心理健康訊息,幫助許多僵化的家庭關係找到解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