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就等2020?貿易戰談判停滯三個月,中美怎麼了?

中國副總理劉鶴4月初訪美。

7月30日,中美雙方談判代表在上海恢復會談,距離上一次中國副總理劉鶴5月初訪美與美方進行第11次貿易談判已過去近三個月。一度中斷的貿易談判在六月底習近平與川普大阪會面後才再度成為可能。

路透社稱,各方對此次上海兩日會談能否取得進展期望不高,因此官方和商界都希望中美兩國至少可以做出詳細承諾,展現「善意」姿態,為未來協商掃清道路。以往談判都在北京和華盛頓間輪番舉行,為何這次移師上海?中國外經貿大學貿易專家屠新泉稱,「少一點政治,多一點商業。」他認為,雙方可以各自先走出一小步,建立一定的信任,之後再採取進一步行動。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上周五則表示,對於會晤他「不指望會達成重大協議」。談判人員會設法「重新為磋商鋪路」,希望能回到5月談判中斷的地方。中美貿易談判暫停的三個月,不是一潭死水,兩國在華為、大豆、稀土等問題上動作頻頻,同時各自又面臨經濟下滑的壓力,重回談判桌後雙方的籌碼有了怎樣的變化?

「大豆公約數」

距離中美恢復會談兩天,中國官媒新華社稱,中國企業採購美國農產品取得積極進展,已有數百萬噸美國大豆裝船運往中國。但中國政府隨後否認採購美國大豆和貿易談判有關。

但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自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以來,美國向中國發運了162萬噸先前訂購的美國大豆,低於中國官媒報道的數百萬噸。

該數據還顯示,美國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國是中國,而中國約九成大豆需進口,也就是說美國大豆離不開中國市場,中國的國內需求也離不開美國大豆,從中美貿易的商品結構來看,類似大豆這樣的商品正是雙方之間的「公約數」。

貿易戰開始後,美國大豆出口量大幅下跌,價格也跌至10年來的最低點,這給中西部的農戶造成巨大損失。
貿易戰開始後,美國大豆出口量大幅下跌,價格也跌至10年來的最低點,這給中西部的農戶造成巨大損失。

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大豆成為受影響最大的商品之一。去年,美國對中國大豆出口同比下降約 47.6%,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口大豆同比減少 14.7%。

美國幾個大豆主產州恰好是川普的重要票倉。如果在2020年美國大選前,中美貿易談判能夠達成協議,其中又包含大筆大豆採購訂單的話,這對川普的選情無疑是重大利好。然而,中美貿易談判在5月突然停滯,為達成協議蒙上陰影。川普政府隨後宣佈提供約150億美元,幫助那些產品成為中國報復性關稅目標的美國農民。去年,川普已向美國農戶提供了120億美元的援助。

位於美國中西部的明尼蘇達州是大豆產區,該州聯邦參議員克洛布徹(Amy Klobuchar)稱,「對我們的豆農來說,這些關稅非常、非常嚴峻。他們想要做買賣,不想要拿到一堆補貼。」

路透社援引一位要求匿名的川普政府前任官員表示,「如果……到總統大選活動全面展開時,他還沒解決這件事,而美國的大豆行業受到重創……這對川普將是一個大問題。」

美國將華為放入限制購買美國零件和技術的名單。
美國將華為放入限制購買美國零件和技術的名單。

華為的「斷供」與恢復

中美貿易談判在五月停滯後僅僅幾天,美國政府在一日之內對中國通訊巨頭華為連出兩招——簽署禁止「外國敵對勢力」進入美國通訊系統的總統行政令,又將華為放入限制購買美國零件和技術的名單。多家跨國公司隨即宣佈減少與華為的合作,或暫停出售華為手機,以求符合美國政府要求。 (相關報導: 中美貿易磋商復談疑觸礁,川普又在推特擺架子 華春瑩回應:是誰出爾反爾,大家有目共睹,呵呵 更多文章

對於一家全球化時代的科技企業,不能採購美國的元器件,可能面臨滅頂之災。華為的前車之鑒是中興——在被列入「實體清單」後,這家巨頭一時間「主要經營活動無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