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某日,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emocratic National Committee,DNC)的科技專員泰明(Yared Tamene)接到一通自稱是聯邦調查局(FBI)特別幹員的來電,電話那端的人警告,他們的電腦已遭到駭客入侵,入侵他們的是被稱為「公爵」(Dukes)的駭客集團,據信與俄羅斯有密切往來。由於不清楚來電者究竟是真的探員還是騙子,泰明並未立刻採取行動。

然而,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本月9日提出的報告顯示,俄羅斯政府涉嫌利用駭客攻擊,對美國總統大選進行史無前例的干預,目的在於打擊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暗助川普(Donald Trump)。

CIA還發現在去年年中與今年春天,疑似與俄羅斯情治機構關係密切的不同駭客集團先後入侵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共和黨全國委員會(DNC)與希拉蕊競選團隊的電腦系統網絡,取得大量電郵等資料,轉交給「維基解密」(Wikileaks)網站對外公布。特別的是,俄方只轉交民主黨與希拉蕊陣營的被駭資料,對共和黨的資料卻是守口如瓶。為什麼俄國駭客能像入無人之境般,駭入美國執政黨的電腦?《紐約時報》歸納出幾點:FBI錯過駭客入侵的跡象、政府反應過慢,輕忽駭客攻擊的嚴重性和民主黨網路防護系統疏漏。
早知駭客存在 FBI態度消極

《紐時》指出,FBI過去幾年就發現「公爵」企圖駭入美國最高決策單位的電郵系統中,包括白宮、國務院和參謀首長聯席會議(Joint Chiefs of Staff)都是他們的下手目標,FBI也曾多次將他們從系統中驅逐。但當他們發現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被駭時,卻僅以電話通知,完全沒警覺事情的嚴重性。泰明並不是駭客專家,當他接到FBI電話時,只能先上網搜尋這個駭客組織,接著粗略的檢查電腦系統有沒有被駭客入侵的跡象。加上他並不能確定電話那端的人真的是FBI幹員,因此檢查也沒有太仔細。FBI和泰明輕忽事情嚴重性,沒有及時處理,以致於讓俄羅斯駭客在委員會的網路系統裡無拘無束竊取資料長達七個月,之後,委員會才被警告被駭客入侵,但此時,駭客的攻擊已經擴展到希拉蕊的競選總幹事波德斯塔(John D. Podesta)的私人郵件信箱。
委員會反應慢半拍 民主黨深陷政治風暴

今年四月,泰明發現一個未經授權的帳號入侵委員會的電腦系統,他立刻通知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舒茲(Debbie Wasserman Schultz),委員會才警覺事情嚴重性,並聘請網路安全公司Crowdstrike調查此事並建立新的電腦及電話系統。Crowdstrike發現,這個駭客集團來自於俄羅斯,自2015年夏季就已侵入委員會電腦系統。 (相關報導: 美國資深情報官員:俄國總統普京親自指示駭攻希拉蕊 | 更多文章 )
Crowdstrike主席、前FBI網路部組長亨利(Shawn Henry)指出,FBI與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距離僅10分鐘車程,為何不親自上門,卻只用電話通知?可見他們態度消極。此外,他們輕忽駭客入侵委員會電腦的嚴重性,民主黨全國委員會電腦系統中包含政府高層官員、立法及行政機關重要資料,「對我來說,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對於亨利的批評,FBI不願正面回應,僅說「無論是公家或私人部門遭駭客入侵事件,我們都非常審慎嚴謹看待」。委員會與FBI的疏忽,使得民主黨在去年夏天深陷政治風暴,只能眼睜睜看著內部的郵件和機密文件每天出現在網路上,還被提供給爆料網站維基解密(WikiLeaks),甚至成為對手川普揶揄、攻擊的工具。爆料內容也使得舒茲請辭,機密文件中所含的議員信件,也影響了民主黨地方選舉的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