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林庭瑤專欄:習家軍「舉國體制」,敵得過美國晶片戰?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試圖用新的「舉國體制」來發展半導體產業,可以迎戰美國晶片鎖喉戰嗎?(圖/取自紫光集團官網)

中美科技冷戰下,習近平率領導班子二十大後展開新征程,科技發展轉向「國進民退」戰略,匯聚中國最聰明的腦袋投入研發晶片。習家軍「舉國體制」可以迎戰美國晶片鎖喉戰?足以「搶占晶片高地」嗎?

美中貿易戰自2018年春天開打,川普政府4月宣布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通訊銷售關鍵零組件,等於讓中興拿不到高通的晶片。習近平視察武漢國有半導體公司長江存儲時,就敦促該公司抓緊時間,盡快取得技術突破;當美國限制中國取得高階晶片技術後,更讓習感到焦躁不安。因為高端技術被「卡脖子(鎖喉)」,迫使中國在美中貿易戰、台海衝突和烏俄戰爭中處於劣勢。

美國總統拜登比川普更會精準打擊,鎖定中國高階晶片技術咽喉,還在中共二十大前極限施壓,祭出科技鎖喉的組合拳:1、管控3奈米以下晶片設計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體技術;2、限制GPU(繪圖晶片)雙雄超微(AMD)與輝達(NVIDIA)的高階人工智慧(AI)晶片出貨給中國;3、14奈米以下先進製程設備禁止銷往中國;4、記憶體製程方面,DRAM為18奈米以下的設備,NAND快閃記憶體128層以上的生產設備列入管制,須取得核准方可向中國出口;5、任何美國公民、綠卡持有人,不得在中國半導體業工作,這也是最要命的。

2022年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晶片及科學法》生效(AP)
美國總統拜登8月9日簽署《晶片及科學法》生效,比川普更會精準打擊中國和極限施壓。(美聯社)

動如參與商:晶片人才被掐斷

根據《華爾街日報》統計,現在至少有43名美籍的高層管理人員,在16家中國上市半導體企業任職,包括CEO或副總裁級的核心職務,被迫面臨在中國高薪工作,或保有美國國籍的兩難。中微半導體創辦人尹志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退休時是美國應材公司的副總裁,與15個「海龜」同伴回國創立中微半導體,3年時間研發出中國第一代蝕刻機,被封為「蝕刻機之父」。過去在中國半導體打下江山的高階人才,幾乎都具有美國身分,一旦華裔美籍科技人才遭美國攔截阻斷,恐使中國陷入科技人才荒。

中國對美國「卡脖子」何解?從中共二十大政治報告中,指出中國已進入「創新型國家」,擁有多項核心技術突破: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製造、生物醫藥。這些技術中並沒有提到「晶片製程」。習同時強調,必須清醒看到:「科技創新能力還不足」。因此現在已是「創新型國家」,到2027年要做到「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顯著提升」,到2035年要進入「創新型國家的前列」,基本建成「科技強國」。

中微半導體創辦人尹志堯是從美國返回中國創業的海歸派,被稱為「中國蝕刻機之父」。(取自中微半導體公司官網)
中微半導體創辦人尹志堯是從美國返回中國創業的海歸派,被稱為「中國蝕刻機之父」。(取自中微半導體公司官網)

相較於十九大報告中,關於科技創新只有一段提及「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但,這次在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提出了融合科技、人才、教育的「科教興國」戰略,其方法採取「新型舉國體制」,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五年前的中國科技創新是「企業為主、政府為輔」,而今面對美國零和賽局,習政權決心要「國進民退」。 (相關報導: 拒向美國晶片戰低頭?學者曝習近平「5年野心」 中美關係恐打死結 更多文章

夜雨剪春韭:創新者難獲資源

習近平特別強調「總體安全觀」,頻繁提到「安全、鬥爭、意識型態」,瀰漫著外力壓迫和不安全感,中國與西方不只是經濟實力之爭,也是制度和意識型態之爭。根據元大寶華分析,未來中國將是「輕經濟、重安全」,政策不再只為經濟成長服務。中國走向低速經濟發展將成新常態,但五大經濟問題依然存在:1是共同富裕及國進民退;2是由虛入實(強調實體製造,壓抑虛擬經濟);3是房地產行業在三條紅線政策下,出現明顯下行,並導致地方政府財政艱困;4是疫情爆發及伴隨而來的清零政策,導致經濟大幅下行;5是中美對抗全面升級,並引發美國的科技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