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一口氣降到零,發錢一口氣花掉半年預算……疫情經濟「急救包」,美國激進中國保守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聯準會,Fed)(AP)

降息,一口氣降到零。發錢,一口氣花完全年預算的一半。各國政府在G20之前就已經開始行動,G20會議上更是明確「窮盡一切手段」,減少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生活的衝擊。

美國反應最為激烈,在危機露頭之時,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都直接「一口氣打完所有彈藥」。之後疫情的發展證明,美國沒有反應過激。最新的失業數據令人瞠目結舌,經濟提振計劃沒能完全安撫市場的不安情緒。

反觀中國,守著利率不降,幾乎沒有放鬆。疫情已經逐步得到控制時,財政刺激規模還遠未達到美國的量級。中國在刺激政策上的保守,與美國的激進,形成鮮明的對比,背後則是兩國不同的考量。

美國貨幣政策速度和力度超出市場預期

整個3月,美國的貨幣政策推出的速度和力度,幾乎都超出市場預期。

3月3日,聯準會突然宣布「緊急降息」0.5%,而此時市場預期是當月17、18日議息會議後降息。市場把這一舉動看作事態嚴重的信號,股市不漲反跌,跌幅達2.8%。

議息會議前兩天,15日,聯準會宣布再次「緊急降息」,趕在周一亞洲市場開市前發揮作用,而且力度上一步到位,直接下調100個基點,降至0-0.25%的歷史低位。同時宣布啟動7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計劃。市場接著不領情,繼續「跌跌不休」。

至此,短短兩周,聯準會救市的力度已經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處於同等量級。

聯準會沒有停下腳步,一周後宣布推出了「無限量量化寬鬆」,並將首次支持購買企業債券並直接向企業提供貸款。此輪資產購買規模無疑巨大,分析師估計該計劃將向非金融企業貸款4兆美元甚至更多。

面對這樣極端的舉措,聯準會內部也有「飲鴆止渴」之感。美國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總裁洛克哈特稱,聯準會非常規貨幣刺激舉措有其局限性,如果過分使用,可能威脅到市場運轉和金融穩定。

幾乎窮盡貨幣政策一周後,一個歷史性的財政救助計劃也粉墨登場,接棒救市——美國國會通過川普政府提出的2兆美元刺激計劃。

東京三菱UFJ國際投信首席基金經理人石金淳表示,「這肯定是個很大的數字,相當於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左右,這應該能夠支撐股市及其他風險交易。」

石金淳認為,中期而言美國已經提出一套非常強大的財政及貨幣政策。在這麼多的政策援助下,我們可能已經見到美國股市底部。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認為,美國史無前例的政策力度,是因為國內同時發生金融動蕩和經濟衰退,大量投資者同時拋售金融資產,導致嚴重的流動性危機。

無論是貨幣政策大幅「放水」,還是2兆美元刺激計劃中對企業的扶持,都是避免金融機構的「倒閉潮」,避免金融動蕩演變為金融危機。

中國「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中國相比之下,危機爆發得更早,但金融市場並沒有美股那麼動蕩,銀行間流動性也比較充足,因此刺激計劃力度則小得多。 (相關報導: 「戰狼外交」威脅全球新聞自由 無國界記者:中國外交官應停止攻擊媒體 更多文章

疫情在春節長假期間發酵,2月3日開市首日,中國同樣也是貨幣政策先啟動——央行在公開市場進行逾兆元逆回購操作,同時調降逆回購利率10個基點;兩周後將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也下調10個基點;隨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也進行小幅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