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來到尾聲,今年6月英國公投以51%比48%投票率確定脫歐,8月巴西里約奧運俄羅斯遭到全員禁賽,美國「飛魚」費爾普斯敗給新加坡小將斯庫林,長跑十年的「布裘戀」在今年畫下句點,諾貝爾獎文學獎則首度由歌手拿下,11月的美國大選跌破眾人眼鏡由紐約大亨川普當選。《風傳媒》選出今年九大令人震驚的新聞,與您一同分享編輯的崩潰時刻
九、蘋果推出無線耳機「AirPods」 被譏像「煙屁股」
崩潰指數:2
蘋果推出無線耳機「AirPods」 被譏像「煙屁股」。(圖片來源:蘋果官網,製圖:風傳媒)
蘋果(Apple)公司在9月7日正式發表iPhone 7系列新機及全新無線耳機「AirPods」,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和其它高層在整場發表會上多次強調,當代科技的必然趨勢之一,就是讓3C和各種家電完全「無線」,達到真正的「行動」效果。
不過AirPods一推出,各大媒體開始毒舌調侃「好像把棒棒糖放進耳朵裡」、「好像沒有線的棉條」也有網友說長得像「菸屁股」,擔心很容易弄丟。此外,159美元(約合新台幣5064元)售價很多果粉也喊吃不消。
整體而言今年蘋果的秋季發表會並沒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期盼許久的粉絲可能會有點小小失落
延伸閱讀:
八、奧蘭多迪士尼樂園鱷魚攻擊小男孩
崩潰指數:3
奧蘭多迪士尼樂園鱷魚攻擊小男孩。(圖片來源:美聯社,製圖:風傳媒)
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迪士尼大佛羅里達人溫泉度假飯店」(Disney's Grand Floridian Resort & Spa),6月14日晚間傳出1名2歲男童遭到短吻鱷叼進附近人工湖「七海湖」,下落不明。
年僅兩歲的男童格雷福斯(Lane Graves)與父母一起在迪士尼度假村旅店大樓前的湖畔戲水,突然被水中竄出的巨鱷刁走,父親衝入水中與鱷搶奪,也未能救回小孩,最終只找回冰冷的屍體。事發後迪士尼則緊急關閉度假村內所有的湖灘。當週奧蘭多也傳出兩起槍擊案,先是新生代年輕女歌手克里斯蒂娜圭密(Christina Grimmie)10日在簽唱會遭到槍殺,接著又發生美國史上死傷最慘重的同志夜店「脈動」(Pulse)槍擊案,造成至少50死53傷。接著又傳出小男孩被鱷魚叼走的新聞,2016年真是奧蘭多居民難熬的一年。
延伸閱讀:
七、辛辛那提猩猩哈蘭比遭擊斃
崩潰指數:3
辛辛那提猩猩哈蘭比遭擊斃。(圖片來源:美聯社,製圖:風傳媒)
事後民眾紛紛在動物園內的大猩猩雕像前獻花,留下紀念字條,悼念哈蘭比,譴責男童母親沒有盡到照顧小孩的責任,園方沒有善盡管理場地的義務。男童母親則在臉書回應,意外難免會發生,希望大家不要批判她,感謝園方當機立斷讓她的小孩能平安歸來。
延伸閱讀:
六、里約奧運:俄羅斯遭禁賽 大小威廉絲爆冷出局 飛魚輸給新加坡小將
崩潰指數:3
里約奧運:俄羅斯遭禁賽 大小威廉絲爆冷出局 飛魚輸給新加坡小將。(圖片來源:美聯社,製圖:風傳媒)
今年奧運由巴西主辦,經歷總統羅賽芙(Dilma Rousseff)遭彈劾、茲卡病毒、經濟危機和警察罷工,仍突破重難關,順利交棒給下一屆主辦國日本。本屆奧運中,美國泳將「飛魚」費爾普斯(Michael Phelps)橫掃全場,拿下生涯第28面金牌,堪稱本屆最大亮點。不過卻在男子100公尺蝶式決賽中,敗給新加坡小將斯庫林(Joseph Schooling),也讓外界注意到這位泳界的新星。
「飛魚」費爾普斯(Michael Phelps)13日在里約奧運男子400公尺混合式接力幫助美國隊封王,拿下個人本屆奧運第5面金牌、歷屆奧運第23面金牌。(AP)
斯庫林(又譯約瑟林)在里約奧運男子100公尺蝶式奪得金牌。(美聯社)
延伸閱讀:
網球賽事部分,三屆奧運女子網球雙打金牌得主,美國名將威廉絲姊妹「大威」(Venus Williams)和「小威」(Serena Williams)合體,原是本屆奧運熱門之一,不料卻在奧運第2日的女雙首輪比賽就遭淘汰,傲人的15勝零敗紀錄戛然而止。
延伸閱讀:
今年俄羅斯隊因禁藥氾濫,世界反禁藥組織(WADA)的調查報告指出,俄國體育部包庇選手使用禁藥,使用禁藥的文化根深蒂固,沒有改善跡象。但是國際奧會(IOC)最後決定,不會對俄羅斯奧運代表團隊全面禁賽,改由不同體育項目總會自行決定是否施禁,引發許多選手不滿。
最後,俄國共有118名選手被禁賽,田徑和舉重項目全軍覆沒,僅存271名選手。俄國的進場隊伍也不比往年盛大,進場時還遭到民眾狂噓,連現場音樂都掩蓋不了噓聲。
延伸閱讀:
五、好萊塢最受注目夫妻檔布萊德彼特、裘莉離婚
崩潰指數:4
好萊塢最受注目夫妻檔布萊德彼特、裘莉離婚。(圖片來源:美聯社,製圖:風傳媒)
安潔莉娜裘莉與布萊德彼特,從2004年拍攝《史密斯任務》(Mr. & Mrs. Smith)時開始相戀,長跑10年直到2014年8月才在法國結婚,育有2女1子,並領養3名來自貧窮國家的兒童。布萊德彼特與影星珍妮佛安妮斯頓(Jennifer Aniston)有過一段婚姻,當時小布戀上裘莉與結縭5年的妻子離婚,還鬧得滿城風雨。
延伸閱讀:
四、哥倫比亞和平協議被駁回 總統桑托斯和平獎照領
崩潰指數:5
哥倫比亞和平協議被駁回 總統桑托斯和平獎照領。(圖片來源:美聯社,製圖:風傳媒)
哥倫比亞政府與境內最大反叛組織「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人民軍」(FARC)在今年9月25日於古巴首都哈瓦那(Havana)簽訂的和平協議,結束半世紀的衝突。然而在今年10月送交公投時被人民否決。哥國人口約4800萬,公投的投票率不到4成,約有1300萬人參與,因此反對者只比支持者多出約5萬7000票,差距不到0.5%。
和平協議無法生效,不過今年11月諾貝爾和平獎仍頒給哥國總統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引發爭議。不過桑托斯積極與FARC再度展開談判,達成新的和平協議,而哥國國會參眾兩院也在11月30日晚間通過和平協議,52年的內戰可望畫下休止符。
此外,國會也會通過《特赦法案》,赦免FARC普通成員,讓他們回歸一般生活。他們接下來的長期目標是轉型為左翼政黨,而新版和平協議依舊同意FARC參政,且最快可參與2018年的國會大選,但不允許FARC的成員在先前被他們蹂躪的地區競選。
延伸閱讀:
三、諾貝爾獎:巴布狄倫獲頒文學獎 敘利亞白盔隊落馬
崩潰指數:5
諾貝爾獎:巴布狄倫獲頒文學獎 敘利亞白盔隊落馬。(圖片來源:美聯社,製圖:風傳媒)
文壇大事諾貝爾文學獎10月13日在瑞典揭曉,沒想到今年卻頒給現年75歲的美國歌手詩人巴布狄倫(Bob Dylan),獲獎理由是:「他在美國歌曲的偉大傳統裡,創造新的詩意詞句。」巴布狄倫是史上首位獲此殊榮的詞曲作家,也時隔23年摘下諾貝爾文學獎桂冠的美國人,上一次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人是在1993年,由美國女作家莫里森(Toni Morrison)獲獎。巴布狄倫獲文學獎,讓諾獎委員會招致許多批評,又傳出委員會聯繫不上巴布狄倫本人,最後終於聯繫到了,他卻因為已有其他安排不克出席頒獎典禮。
延伸閱讀》
敘利亞平民組成的「白盔隊」,拯救數萬人民性命。(截自白盔隊官網)
另一方面,和平獎呼聲最高的敘利亞「白盔隊」(The White Helmets),也爆冷門意外落馬。「白盔隊」原名為「敘利亞民防隊」(Syrian Civil Defense),他們自2013年成立,是由人民自發組成的組織。敘利亞內戰戰火肆虐,他們總在第一時間衝進受波及而塌陷的建築,憑著基本救難裝備,3年來救出近6萬名敘利亞老百姓,由於成員一律戴著醒目的白色頭盔,因此獲得「白盔隊」稱號。白盔隊志工死亡率高達5%,因此被稱為「全世界最危險的工作」,國際倡議組織「敘利亞計畫」(The Syria Campaign)為表彰他們的貢獻,因此向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提名,盼他們能獲此殊榮。沒想到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卻頒給哥倫比亞現任總統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諾貝爾獎委員會表示,頒發此獎是為了向內戰和談中所有對話方以及哥倫比亞人民致意,他們歷經多年苦難折磨,仍未放棄和平的一絲曙光。
延伸閱讀:
二、英國公投:51%比48%確定脫離歐盟
崩潰指數:5
英國公投:51%比48%確定脫離歐盟。(圖片來源:美聯社,製圖:風傳媒)
今年6月24日,英國脫歐公投以51%比48%的結果確定脫離歐盟,震盪全球,主張留歐的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請辭負責,由內政大臣梅伊(Theresa May)接棒。沒想到公投後「脫歐派」竟開始推翻選前的種種承諾,主張留歐的北愛爾蘭、蘇格蘭也醞釀「脫英」,支持脫歐的威爾斯也喊著要獨立,不滿的英國人民則聯署發起「二次脫歐公投」。脫歐「黑天鵝效應」重創股匯市,英國富時100指數(FTSE100)開盤後下跌8.3%,英鎊一度貶值11%,創下1985年以來的最低紀錄,法國 CAC 40指數開盤後下跌5%,德國 DAX 指數開盤跌10%。亞洲部分,日經指數收盤時下跌7.9%,香港恆生指數收盤跌2.9%,台灣證交所加權指數則跌超3%。
此外,脫歐公投過後,全國的種族仇恨犯罪增加75%,還傳出青少年以言詞羞辱黑人,住家、學校外懸掛「拒絕波蘭害蟲」(No more Polish vermin)標語,以及穆斯林學生被要求離開英國等事件。為防止仇恨、歧視蔓延社會,民眾在推特、臉書上發起「反仇恨」活動,鼓勵英國民眾在公眾場合別上安全別針,展示他們與移民一心。
延伸閱讀:
一、紐約大亨川普當選美國總統 桑德斯初選落敗
崩潰指數:6
紐約大亨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榮登本年度最崩潰新聞寶座。(圖片來源:美聯社,製圖:風傳媒)
今年最令編輯崩潰國際新聞獎座頒給紐約房地產大亨、共和黨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絕對是實至名歸。自2015年6月宣佈參選以來,川普一直不被外界看好,卻勢如破竹、過關斬將,擊敗共和黨17名對手,順利獲得共和黨提名。
接著他披掛上陣,迎戰擁有30多年從政經驗的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他主打反移民、反自由貿易、反穆斯林,稱墨西哥人都是「罪犯」、「強暴犯」,移民政策就是在美墨邊界築長城阻擋墨西哥人,把穆斯林通通趕出美國;經濟政策則是從中國手上搶回美國人的工作,內容空洞卻吸引不少對現況不滿的民眾支持。他的競選手法不如希拉蕊細膩、有系統,但靠著「讓美國再度偉大」的口號及訴求改變,使其聲勢水漲船高。
(相關報導:
《風傳媒》2015年十大國際新聞回顧:《血淚教訓篇》
|
更多文章
)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坦言落選後難以平復情緒(美聯社)
競選期間川普被爆出逃漏稅長達18年,攻擊陣亡將士家屬結果自己逃兵,基金會涉嫌公器私用等,都撼動不了他的高人氣。《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爆料他在2005年以淫穢言語,誇耀自己性騷擾女性的往事使他深陷泥淖,民調一度重挫,共和黨員紛紛切割自保。選前各主流媒體皆不看好川普當選,沒想到最後他以306比232選舉人票,擊敗希拉蕊。
佛蒙特州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美聯社)
另一方面,佛蒙特州參議員、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落選則是今天最大遺珠之憾。今年74歲的他在2015年4月宣布參選。發佈會在國會山莊外的草坪,沒有氣派的排場,只有一張簡陋的講台,到場媒體屈指可數,整個活動只進行15分鐘。
桑德斯是波蘭猶太人後裔,不同於希拉蕊雄厚的政商資源及全國知名度,桑德斯只是個來自全美倒數第二小州的參議員,一直以無黨籍身份與民主黨在國會合作,這次在民主黨同意下角逐總統大位。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小咖」卻在17個州打敗希拉蕊,使得她最後也不得不接受桑德斯的政策,調整自己的路線。
桑德斯的政見包括:提高最低工資、增加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預算和整飭金融業巨頭,吸引眾多「千禧世代」(1981年~2000年出生)年輕人,他們大部份是因為反對向華爾街妥協的民主黨建制派,轉而支持桑德斯。雖未奪下民主黨提名的門票,不過桑德斯從落後對手30%支持度的情況下急起直追,最後贏得23州初選,43%的初選得票率、約1200萬張初選得票數,他的崛起也鼓舞民主黨內左翼自由派,並將持續影響黨內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