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是美國家喻戶曉,全球數一數二的飲料公司,每個人從小到大就算不曾喝過也看過,但這樣一個飲料品牌,卻在美德對抗的二戰期間同時成為美德士兵最愛的飲料,期間還意外發明了另一種飲料「芬達」汽水,美國的可口可樂到底是怎麼攻下死對頭德國的飲料市場的呢?
在地化的廣告宣傳戰
底下一行「Das Warenzeichen "Coca-Cola" ist das allbekannte Kennzeichen für das einzigartige Erzeugnis der Coca-Cola GmbH.」意味著「『Coca-Cola』是可口可樂公司獨特產品的知名德國商標」(GmbH是「有限責任公司」的德語縮寫)(圖/網路)
它們為了完全消除美國的蹤跡,在德國將可口可樂塑造成德國人的品牌,不僅在廣告上寫下「『Coca-Cola』是可口可樂公司獨特產品的知名德國商標」,更成為1936年奧運的三大贊助商,大舉推出多種運動技能的廣告,也無形中加強了可口可樂與德國的連結;1938年的世足賽也如法炮製。
奧運期間的廣告:「ein Volk ein Reich ein Getrank」意味著「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瓶可樂」,改編自希特勒的「ein Volk ein Reich ein Führer(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領袖)」(圖/網路)
這時的可口可樂已經成了國民飲料,二戰期間的士兵仍舊一口接著一口地喝著可口可樂。然而,因為美國參戰的關係,德國分公司無法拿到美國的原料與配方,於是自主生產了「Fanta」──就是現在的芬達──替代可樂在德國販售,同樣也被送到了前線去分給士兵。
有趣的是,因為公司廣告的形象太成功,以至於後來納粹戰俘被送往美國之後,非常訝異美國人居然也在喝這個「德國貨」。
俊男也在喝可樂,連雪人都愛這種又冰又涼的飲料!(圖/網路|風傳媒合成)
美國也發財
宣傳戰可不只在德國奏效,美國人也同樣非常愛喝可口可樂。可口可樂公司堅持一瓶只賣5美分,撐了大約70年。這意味著他們需要擴大通路、增加銷售量才能提高收益。於是美國總公司也同樣把腦筋動到了軍隊上:可口可樂成功地變成軍需品,運往美國大兵的駐紮地。當時甚至還有一位稱作「可口可樂上校」的職位,專門負責食物的配給,而這自然地成為運銷可口可樂的手段之一。
被誤解的開瓶器
不過,正是因為可口可樂在兩國的歷史上都實在太紅了,導致後來我們誤會了一個物品──開瓶器,是不是也被「納粹化」?
但為什麼是這個符號?其實它與佛家的卍字係出同源,1930年代前在西方一直象徵著喜悅、幸運,直到納粹的符號的出現,使西方人不再使用這個符碼。
納粹標誌和卍字非常相像,所以很多人並沒有特別發現到他們的區別。卍(左旋)、卐(右旋)出現在佛教上,兩個都通用,但以前者較常出現。而納粹符號與「卐」最大的差別是,它並非單純的右旋而已,還要再順時針旋轉45度,才會是納粹正統標誌。從以上種種理由可以說明,這個開瓶器與納粹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