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動物協會是目前國內北部地區最大的流浪狗抓紮團體,他們的目標與定位很清楚,就是針對街頭流浪母犬進行捕捉、絕育、釋放(TNR),藉以有效解決流浪犬問題。提到相信動物協會,多數民眾可能還是有點陌生,但若是台大學生社團關懷生命社,在動保界可就有名了!
相信動物協會創會幹部學生時代都是台大懷生社的成員,也都曾積極參與紀錄片《十二夜》放映後討論;乃至於《動物保護法》修法拍板公立收容所零撲殺政策的過程,如今更是《十二夜2》主要拍攝的動保團體之一。
「因為從過去到現在與台大懷生社都有很深的淵源與互動,相信動物協會正式登記名稱其實是『社團法人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協會執行長也是主要創會幹部之一的郭璇說。
郭璇的個人背景也很特別,除了協會執行長,她也是執業獸醫師,而在就讀台大獸醫系之前,她已完成了台大電機系四年學業也取得了畢業證書。郭璇說,念到電機系四年級時,她突然對獸醫系大感興趣,於是跑去旁聽獸醫系的課,才知道台大有「流浪犬工讀生」的設置,隨即報名加入。

但郭璇沒想到,所謂的工讀生竟是要負責接受師生舉報校園流浪狗出沒位置,然後通知捕犬大隊把狗抓走,送進公立收容所。而當時《動保法》還沒有公立收容所零撲殺的規定;也就是說,被送進收容所的狗狗若短時間內無人認領或認養,唯一的下場就是安樂死,這也是後來《十二夜》故事的雛型。
從通報抓狗到致力母絕育 她從翻轉台大校園開始做起
對於愛狗的郭璇來說,流浪犬工讀生不是愛狗、護狗,反而成了殺狗的幫兇,這讓她完全無法忍受。於是她跑去遊說台大總務處,提出對已在校內存在一段時間的狗狗,由工讀生負責帶狗去結紮,然後讓狗繼續在校園內生活,從此成為台大的「校狗」;另方面工讀生會定期巡視校園,避免不斷有新的狗群進駐,藉此取代大批狗狗被抓進收容所安樂死的結局,沒想到校方竟欣然同意了。
在郭璇與一群志同道合同學的努力,改變了台大行之多年可做不可說的校園流浪犬處理方式;也讓原本只是利用假日四處幫忙打掃公私立狗舍的台大懷生社,有了更有意義的運作方向。2007年起,台大懷生社開始有計劃地針對台大校園乃至於附近社區的流浪母犬進行抓紮行動,目標是有朝一日,徹底終結台灣這片土地上的流浪犬悲歌。

「沒回來就算了!」並非每個飼主都把貓狗當「寵物」
做人命運大不同,不同主人的狗待遇也常有天堂與地獄的區別。在鄉間,很多民眾習慣對犬隻採取放養的方式,有時就算狗狗幾天幾夜不回家,飼主也覺得很正常,「反正回來當撿到,沒回來就算了」。因此,部分飼主對於家犬應該做的登記、植入晶片、接種狂犬疫苗、絕育等規定,常視為是政府在找麻煩,若一定要配合,有人甚至會選擇乾脆把狗丟掉。 (相關報導: 「不能這邊救了,那邊又生了!」動保團體「紮女養成計」5天募了125萬 | 更多文章 )
另外,部分飼主則以長期鍊養或籠養犬隻,將其當成「工具」,利用狗狗具地域性的特性來達到警示防盜作用;撇開人道問題不談,鍊養、籠養的狗狗若未絕育,還是有可能跟外面的遊蕩犬交配,並不斷繁殖,等到飼主發現情況不對,往往一大窩幼犬已經呱呱墜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