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新關係:美國與它的拉丁美洲鄰居

《門羅宣言》揭櫫的孤立主義

1776年7月4日,大英帝國(British Empire)在北美洲的殖民地13州宣布獨立,成立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SA),獨立之初,美國國力虛弱,急需歐洲各國排除英國的反對,對年輕的美國予以外交承認,因此,美國在歐陸的合縱連橫主因是為了孤立英國。

當時歐陸陷入海外殖民地的紛爭,美國第5屆總統門羅(James Monroe)審時度勢,為預防歐洲各國出手干預美洲事務,於1823年的國情咨文(State of the Union)中發表了後世稱《門羅宣言》(Monroe Doctrine)的孤立主義主張:美國對於當時的歐洲事務以及涉及美洲殖民地的戰爭一律保持中立,反之,美國同樣要求歐洲列強亦不得干預美洲事務。

巨棒外交干涉至今

自此,美國秉持門羅宣言的精神明哲保身,直到美國第26屆總統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的「巨棒外交」(Big Stick Diplomacy)政策後,以軍事手段強力介入中南美洲事務才成為美國的拉美政策主軸至今。

從門羅主義到巨棒外交,美國在拉丁美洲的外交政策轉變,讓拉美人民相信,美國出於自身利益的現實主義做法絕非維持雙邊國家關係的長久之計。

尤其是美國經過2008年金融風暴之後,國力大不如前,拉丁美洲國家與亞洲、非洲國家的結盟,更讓拉美國家得以擺脫美國的控制,放膽走自己的路。

美國與拉美鄰居

也因此,美洲國家組織(OAS)第7屆的領導人高峰會中,除了美國與古巴和解以外,其他議題都圍繞在美國是否應該干預拉美事務,以及委內瑞拉對美國的抗議。

以下簡述美國與委內瑞拉、厄瓜多、阿根廷、古巴、巴西、墨西哥與哥倫比亞等7國的21世紀雙邊關係,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評比,就現階段而言,上述7國只有古巴、墨西哥對美國的關係正在好轉,哥倫比亞持平,其餘4國均在惡化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美國對這4國干涉過深。

委內瑞拉

委國與美國2009年互相驅逐大使,兩國目前皆無大使駐節。上個月,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發表了一紙行政命令,指稱委國外交官對美國國家安全產生威脅,此舉引發委國總統馬杜洛(Nicolas Maduro)的不滿,並要求委國外交官「勇於抵禦帝國主義」。

馬杜洛已不只一次指控美國伸手干預委內瑞拉事務,並企圖發動政變推翻他的政府,連出席加勒比海能源高峰會時,馬杜洛都不忘當場向出席的美國副總統拜登(Joseph Biden)發牢騷。

近日,美國國務院已派出外交老手杉能(Tom Shannon)前往委國緩頰,美國華府智庫威爾遜中心的亞恩森(Cynthia Arnson)分析,此舉旨在為兩國關係「驅魔」。

但麻煩的是,馬杜洛與歐巴馬並無個人私交,馬杜洛是這麼看歐巴馬的:「(他是)到我政府搞破壞的人」。 (相關報導: OAS領導人高峰會開幕 美國古巴總統握手寒暄 更多文章

美國與委內瑞拉關係:惡化。(照片:美聯社,風傳媒製圖)
美國與委內瑞拉關係:惡化。(照片:美聯社,風傳媒製圖)

厄瓜多

2011年,維基解密(WikiLeaks)事件爆發,美國駐厄瓜多大使在解密的美國外交電報中指控厄國警察貪汙,因此遭厄瓜多驅逐出境。過了1年後,新任美國駐厄瓜多大使才前往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