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睡飽,學不好?贊成上學時間延後一小時的你,有想過執行上有這3個難關嗎...

將上學時間延到早上八點三十分以後,身為家長你同意嗎?(圖/Nathan@flickr)

早睡早起,真能保證「學得好」嗎?隨著科學界對睡眠有更深理解,發現不同年齡的人,有著截然不同的睡眠生理時鐘:嬰兒每天睡二十小時,老人家因為缺乏促進睡意的褪黑激素,常常清晨四、五點就睡不著了。而科學也證實,青少年因為荷爾蒙分泌大調整,而傾向「晚睡晚起」。

早起學習,違反青少年生理機制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調查發現,早上七點是青少年褪黑激素分泌的高峰。睡意正濃時,把他們叫起來,趕著七點半上學、早自習,然後整天昏昏欲睡,心情鬱悶。這真是我們要讓青少年過的生活嗎?

根據美國《TIME》雜誌報導,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已呼籲全國中學,將上學的時間延到早上八點三十分以後,以便讓青少年有較充足的睡眠,避免睡眠不足造成的不良影響。如今大約有五分之一的美國中學,已跟進延後上學政策。(延伸閱讀:影音│你不知道的睡眠力

在歐美各國,許多國、高中實施延後上學後,也證實學生曠課人數減少、專注力提高、成績也變好了。而台灣呢?我們的中學作息,是否能配合青少年的生理規律?家長、老師、學生們的意願又如何?

《親子天下》七月底在自家社群媒體進行「總是睡不飽?上學時間延後,你贊成嗎?」網路調查,短短十天內吸引近兩千位家長、老師投票及熱烈討論。在《親子天下》以都會區、家長背景偏白領的讀者群中,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學生,九成以上都贊成將上學時間延後;有七成以上贊成將青少年上學時間延後一小時,甚至更久。

近半數的贊成者認為「睡飽精神好,成績才會好」;一位家長說出很多人的心聲「晚點上課或早點下課,孩子才有時間從事其他興趣。學習、休息、家庭互動,這是每個孩子都需要的,而不是塞滿功課及考試」。但也有不少人擔憂,延後上學不見得真能補到孩子的睡眠,很可能只是讓孩子更晚睡晚起。

其實,早在四年前,各縣市都有提出「彈性上下學」的討論,地方教育局處也初步同意讓各校自行決定上下學時間,只要能滿足授課時數、不違反教育法令就好。新北市教育局甚至大規模調查各校及家長意願,也研擬具體方案,讓學校能試辦彈性上下學。

但是,這個討論雷聲大、雨點小。僅有少數學校,對到校時間有些許微調,從原先的七點半延後到八點左右,其餘學校在討論後都無疾而終。究竟是哪些問題卡關,讓延後上學如此難以施行?

關卡1 想延後上學,但不想延後放學

在學校課程不變動的情況下,延後上學,很可能就得延後放學,對補習、才藝排滿滿的中學生來說也不見得方便。如果連補習的時間都要延後,可能每天到家都要十一點了。孩子忙到更晚,不見得真能依循這個政策的初衷──補充睡眠。

就算學生甘願延後放學,還可能卡在補習班這關。因為每個學校放學時間不同,會造成家長接送及補習班開課時間困擾,就算補習班不抗議,家長也會間接抗議。因此有學校老師認為,不如讓教育局處統一規定、協調,想彈性調整的學校就不用擔心不同調了。 (相關報導: 補教名師呂捷:十二年國教在臺灣是假議題!學店式教育根本無法翻轉社會階級 更多文章

曾經想試辦延後放學、增加一堂課輔,以照顧弱勢學生的新北市中正國中,為此特地找來學區內各補習班來溝通。學校在與補習班溝通時表示,延後上學是為了提升學生成績,學生成績不好,造成人口外流,補習班也會沒生意。好不容易以此說服成功,也實施一陣子,卻因為老師覺得加課負擔過大而中止試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