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專欄:柯P爆衝罵街當做起手式,豈非顯示出局之兆?

作者認為,台北市長柯文哲近期藍綠都各打五十大板,炮火全開,大致可以認定他在這場總統選局中已經無比慌亂。(資料照,郭晉瑋攝)

韓國瑜的民調初選出線,網路上到處都是解析文,挺韓黑韓之文汗牛充棟,連柯P都要湊上一腳來趕著刊出一篇洋洋灑灑的專訪Q&A,而且格式還面對媒體繼續發癲,全是以發飆謾罵為其主調子,這大致可以認定柯P在這場總統選局中已經無比慌亂了!

就在這時節,7月15日中國統計局發布了今年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率為6.2%,創下27年來新低。不但低於上一季的6.4%,也比雷曼兄弟危機爆發後的2009年第一季(6.4%)還差。一般認為這只是官方灌水之後的統計數字,其實際成長率應該比所公布的6.2%還要再打8折以上。

中國GDP創下27年來新低,失業人數激增數百萬

有外媒評論指出:過去,中國以高速經濟成長掩飾了內部的問題,當經濟成長放緩,甚至創下27年新低,又陸續傳來中國有超過500萬家企業倒閉、失業人數激增數百萬人之際,外界擔憂中國經濟危機已隱然浮現。

另一外媒《華爾街日報》分析說,中國經濟受貿易戰衝擊之際,國家導向發展模式燃料逐漸耗盡,使中國人均GDP難以追上台灣等東亞國家。中國經濟如不改變方向,恐永遠無法躋身富裕國家之列。

但有一大部分的經濟評論家則持不同論點,他們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並非關鍵  」。蘇黎世刊行的《每日導報》在評論中指出,只要中國政府願意,隨時可以下令國資銀行增加貸款,給那些低效的國企續命,從而刷高經濟數據。因此,最新的中國經濟增長率數據顯著下滑,這一事件本身並不值得擔心。而造成這輪經濟降溫的背後原因,才真正引人憂慮!

該評論繼續寫道:

〝但是,如果造成中國增長率下滑的原因是美中貿易戰,那就再糟糕不過了。對於中國而言,極高的關稅現在已經構成了重擊。出口貿易額大幅下挫、製造業外遷將會使中國經濟的轉型變得愈發不可能。中國政府將會繼續依賴債務、依賴錯誤的投資,而這種依賴性甚至還會增強。還有一大風險就是中國可能會在這種局面下大幅轉向民族主義,屆時,受威脅的就不只是全球貿易。然而,最新的數據顯示,情況恰恰就在往這個方向發展。 〞

從諸多評論的內容比對觀察,我們很容易會連想到一句台灣人早已耳熟能詳的民粹口號:「又老又窮」。只不過這次指涉對象從「高雄」被轉換成「中國」罷了!

20190617-高雄市長韓國瑜前往立法院拜會。(盧逸峰攝)
高雄市長韓國瑜當選前,曾在選舉中喊出「高雄又老又窮」一語,成為近期台灣人民朗朗上口的口號。(資料照,盧逸峰攝)

中國變得「又老又窮」,簡直豈有此理!?

正在崛起的中國竟然會變窮?真的假的?一個擁有14億人口市場的國家,怎麼可能會變窮?如果你是韓粉,你大概會很憤怒地駁斥「中國又老又窮」的消息,甚至又要興起集體霸凌「造謠者」的圍毆行動。

所幸此一數據發布係來自中國官方機構。縱令是中共「大外宣計畫」中的大檔頭《環球時報》在15日的評論中也不得不承認:「這個的資料給人的第一感受是有些沉重」。

那麼,一如某些人所鼓吹的:台灣的經濟必須依賴於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而現在連中國自己的內需市場都疲軟不堪了,眼看著隨時都可能塌陷的危境,台灣經濟如何還敢繼續依賴這樣自顧不暇的中國市場來照顧並施捨分配紅利? (相關報導: 蘇貞昌遭譏「不要臉」不在意?柯文哲:再講就問候保安宮的事 更多文章

比如像柯P在這次16日接受《風傳媒》和《新新聞》專訪中就說了:「台灣是中國『紅色供應鏈』一部分,2018年出超830億美金(約合2.6兆新台幣),倘若有一天,經濟法則、最有效率的垂直分工不再是(中國)唯一考量,自認禁得起打消耗戰,下定決心把供應鏈全部斷掉,自己從頭做到尾;而台灣失去對中國830億美金的出超,『欸凍咧?(台語:撐得住嗎?)』」先註解一下,柯P是認定中國有絕對能力閉關鎖國的前提下才會持此說法的,顯見得柯P的腦袋仍活在20年前的20世紀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