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為台灣治安史上三大懸案之一的民進黨婦女部前主任彭婉如命案,將於12月3日零時屆滿廿年追訴期,檢方強調,專案小組仍會持續追查,若發現新事證,且兇手曾是先前列為清查蒐證對象,仍可能接受法律制裁。
彭婉如於1996年11月30日南下高雄參加會議,當晚她搭計程車離開尖美飯店後便失蹤,直到三天後才在高雄縣鳥松鄉(今高雄市鳥松區)一處工廠芭樂園旁草地發現彭的遺體,被發現時彭全身赤裸、身中35刀,震驚全國。當時警方成立「1201」專案,清查23萬餘名計程車司機,懸賞史上第三高的2200萬元,仍無所獲。
該案與桃園縣前縣長劉邦友命案、海軍上校尹清楓命案,並列為台灣治安史三大懸案。
高市刑大偵一隊長王國基時任專案小組成員,他說兇器疑為水果刀及不明鈍器,並於現場採集到檳榔渣、煙蒂、不完整血掌印,因雙腳只有拖痕,研判是被拖行進來,彭在被發現處應仍有生命跡象。
王國基說,當時從周遭監視錄影帶發現,有輛舊型福特天王星計程車投射在飯店附近的金比利理容院玻璃,警方為從錄影帶的反射影像中查出車牌號碼,還透過鑑識專家李昌銓送到美國太空總署(NASA)解析,卻仍僅查出車牌首字Y。
去年曾一度傳出破案有望,一名因酒駕入獄服刑的受刑人楊詠順因指紋有6個特徵點與現場指紋相符,當年也曾在高雄開計程車,但警方採證比對後,發現與至少須12個特徵點才能確認人別的標準仍有差距,因此無法完全證明兇手就是楊詠順。 (相關報導: 沉冤19年「彭婉如案」露曙光 警方透過指紋鎖定楊姓計程車司機 | 更多文章 )
彭婉如身前就是婦運健將,力爭婦女權益,她遇害後使社會正視婦女安全問題,在此背景下,立法院於1997年通過《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教育部也成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成為日後《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法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