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社石化產業勞工成立自救會 反對土地降編為乙種工業區

高雄市石化產業總工會成立自救會悍衛工作權,轄區包括中油、台塑等30多家石化企業的工會理事長全部到齊,還有學界及石化老兵前來力挺。(圖/徐炳文攝)

政府執意將大社工業區土地區分降為乙種工業用地,石化業未來面臨關廠的命運,石化企業工會「怒了」,14日在高雄市石化產業總工會成立自救會悍衛工作權,轄區包括中油、台塑等30多家石化企業的工會理事長全部到齊,還有學界及石化老兵前來力挺。

依據108年3月22日高市府都市計畫委員會中對各團體之建議回覆,高市府環保局對大社工業區各工廠的操作許可證之審查將配合使用分區辦理以符合土地使用計畫。換言之,降為乙工之後,在各種許可證到期後不可能再展延,那就是要關廠。高雄市政府説,土地降為乙工之後,大社石化廠可以維持運作,根本是在自欺欺人,將來展延換證時,公務員可以抵觸土地使用分區的法令嗎?

今天不爭生存權 明天就失去工作權

大社工業區反降編自救會會長、國喬石化產業工會理事長孫學山心情沉重的表示,大社工業區年產值1千億元,產品以內需為主,佔國內需求高達60%,區內有口罩國家隊的幕後英雄產業,有高科技產業供應商,一旦降編乙工,業者各項操作許可及環保證照將無法展延,等同關廠一途。

他説,關廠影響的不是只有區內廠商與員工,也會漸漸影響民生經濟,甚至影響政府所引以為傲的高科技產業。石化產業鏈建置不易,它是許多產業的基本供應來源,希望決策者眼裡不要只有高科技,一個國家沒有好的基礎工業做基底,會有好的高科技產業嗎 ?

此外,整個大社工業區相關就業人口約15萬,這代表多少中下階層家庭。區內員工平均年齡約45歲,也是肩負家庭經濟重擔的階段,中年失業將會給家庭帶來重大的衝擊,後續又會衍生多少社會問題,決策者可曾想過?不要看似解決了一個問題,日後會有更的問題產生。

孫學山向石化業的勞工悲壯喊話,今天不爭生存權,明天就失去工作權,自救會成立的宗旨不僅在於反降編案,也要讓勞工朋友知道,不要覺得卑微,自己的工作權自己顧,只要我們站出來,相信力量是很巨大的。工會的職責是在捍衛勞工權利,請各工會成員莫忘參與工會的初衷,暫時捨棄政黨理念,因為石化業沒有被分化的本錢,團結力量大不是口號,它是會有影響力的,不要恐懼、不要怕,路是人走出來的。

新高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何政家指出,長期以來,高雄的石化產業不斷被環保團體用表面數據來扭曲及放大對環境的污染程度,刻意漠視廠商和員工投入大量資源改善與對於設備污染防治的付出,以不客觀的資訊來誤導政府和居民對石化產業的認知。

他説,大社工業區一旦降編為乙種工業用地,光是無法更新設備和擴廠,除了使設備安全產生更大疑慮外,更讓產業難以穩定發展,最終走向自然萎縮乃至關廠的命運。他呼籲,市政府不應該搞灰色地帶,來消磨勞工的生存意志,明確的保障大社工業區從業勞工的工作權!明確的告訴我們大社工業區不會降編,不會影響廠商和勞工的生存權益!

高雄市石化產業總工會理事長鄭寳柱表示,近年農地工廠合法化的問題,不分藍綠執政的政府均設法尋求解决之道,一直到去年工輔法通過後,多數的廠商才得到一條可以合法經營的明路。反觀,大社工業區要被降編,兩相比較之下,不免產生了一個政策矛盾,為何政府開設的工業區,最終卻變成非法使用?

葉副理事長強調,鋼鐵及石油煉製是高雄的根,支持高雄需要轉型城市規劃需要更新,而轉型不是砍掉我們的根,這是本末倒置。呼籲高雄市政府應學習新加坡,轉型為綜合型城市。而不是貿然將大社工業區將乙工。

應維持石化產業聚落 否則20年後將後悔莫及

退休石化老兵,前中油石化事業部執行長吳義芳表示,大社工業區要降編的議題已在政府政策、環團與利害關係人間攻防甚久,均未能達成共識。他強調,石化產業的技術門檻相對高,除了少數特化產品公司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外,新材料研發與量產的研發能力及專利是相對薄弱的,關鍵原因是沒有產業政策的支持。

同時也低估了大社工業區降編為乙種工業區對於台灣石化產業布局的影響,即使台灣石化業者已經大部分在全球各地開枝散葉,但維持適當規模、具競爭力的台灣石化產業聚落仍有其必要,否則20年以後將後悔莫及。 (相關報導: 蔡易餘觀點:石化產業是被忽視的台灣隊後勤主力 更多文章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化材系教授何宗漢表示,希望循序漸進先將大社工業區降為甲種工業區,讓業者可以持續營運,等到政府輔導業者遷廠後,再降為乙種工業區,以保障當地2500多人的工作權及社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