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知道的是:並不是每一波都買在最低點,才能夠年年賺18%;而是分批買進,也就是買在相對低價區。」
凡是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演的電影,片名都有「魔鬼」二字,奧斯卡影帝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演的電影則一定有「神鬼」二字,而我的理財書,只要冠上「18%」,就是暢銷的保證。大家都很好奇,我真的每年獲利都超過 18%嗎?
我不是投信公司,也不是券商自營部,當然不用製作財務報表,所以我並不清楚確切的報酬率,但我相信一定比這個數字高。我在 44 歲離開職場時,存款有 1,000 萬元,靠著這些錢來投資,每年至少支付一家 7 口生活費 100 萬元,12 年總共花了1,200 萬元,後來又買房一間 800 萬元,到 2015 年最高持有 0050 共 1,500 萬元(註),三者合計 3,500 萬元,扣除本金 1,000 萬元,12 年合計賺 2,500 萬元,平均每年超過 200 萬元,所以超過 18%,是千真萬確的事。其中還有一筆我們夫婦在 2014 年花了50 萬元去搭郵輪玩地中海的旅費沒算進去喔!
不過,眼尖的讀者會發現,我在前面的篇章提到,2016 年時,我用那一招,常常賣太早了,這樣還有 18%嗎?
我可以斬釘截鐵地回答各位:「有的。」這並不是說我每一波都買在最低點,因為我都是分批買進,因此只能說買在相對低價區。當年 1 月和 5 月的兩次 K<20 的天數都在 10 天左右,所以夠我買很多張,再加上我並不是等到 K<20 才開始進場,因為有時候我在 K<40 就會酌量買一些了。
這不是違反自己的紀律嗎?我想這要分兩方面來說明:
第一、若以 2016 下半年 0050 的股價多在 70 元以上來計算,我的資金部位最多可以買到 200 張,所以當然有本錢在 K<40 就開始買,這樣就能賺到 K<40 漲到 K>80 以上的漲幅,積少成多,也是一筆可觀的獲利。同時,我在 2016 年開始增加 0056 的部位,享受它超過 5% 的股息殖利率,都是我能年年超過 18% 的原因。換句話說,0050 真的比較適合資金部位大的投資人。
第二、每位讀者的資金部位有大有小,我當然不可能為每一個人量身打造不同的投資策略。為符合絕大多數讀者的需求,我希望大家要等到 K<20 才進場,這樣風險相對比較低,不然叫大家K<40 就進場,萬一立刻套牢,大家就會懷疑這一招的實用性。
「越多越好」害了你,設定目標才能保持紀律
後來很多理財書開始在報酬率上做文章,從 20%、25%、50%,一直到 87%。 (相關報導: 投資「聰明貝塔」獲利增10%?被基因改造後的ETF,真有這麼神嗎? | 更多文章 )
我的 18% 其實不是「報酬率」的概念,而是「人生態度」的概念:「自己沒有資格享有公教人員優惠存款利率 18% 不要覺得委屈,只要透過簡單安穩的投資,一樣有機會擁有 18%。」
因此,我不希望大家真的把 18% 當做你們的目標。用我這套方法,一年穩穩當當賺到 10% 左右,是絕對可行的。因為如此簡單,當然就容易複製。一年報酬率 10%,好不好?絕大多數的投資人應該可以滿意吧?就算 10%應該可行,但我希望大家要把目標再訂低一點。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