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香氣與產地有關?跟著咖啡去旅行!7個不同產地與咖啡風味介紹

咖啡的香氣與產地有很大的關係(圖/Jason Betz @Unsplash )

忙碌的大城市中,人手一杯咖啡是件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而一杯好的咖啡不僅能讓疲倦的靈魂再次甦醒,也能讓心靈適度放鬆。對咖啡不陌生的人肯定知道,咖啡會隨著溫度、萃取時間等因素,達到不同的風味曲線,因此不論是街邊小店抑或是連鎖咖啡廳,每天喝到的品質與口感皆有差異。其中,不同產地的咖啡豆種也影響著香氣與口感的呈現,這篇我們將來聊聊不同產地的咖啡的小故事,在下一次在點單時,不仿依照自身喜歡的風味挑選咖啡豆,來場味蕾上的小旅行。

不同產地的咖啡有著不一樣的風味(圖/nousnou iwasak @Unsplash )
不同產地的咖啡有著不一樣的風味(圖/nousnou iwasak @Unsplash ) 

巴西:苦味與酸味均衡的豆種,接受度高適合混豆  

說到咖啡,大家第一個都會先想到巴西。巴西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產國,隨著咖啡的消費大幅增加,成為美國之後的第二大咖啡消費國,超過德國與日本。巴西生產全世界咖啡約30%以上,其中50%則為國內自行消費。因此巴西的咖啡收成狀況會大幅影響咖啡價格。

巴西最普遍的精製加工方式為日曬,首先利用水的浮力根據比重挑選生豆,浮在水上的是未成熟的咖啡櫻桃,因此在不除去果肉的狀態下進行乾燥,沉在下面的咖啡櫻桃則進行除去果肉的程序。未熟豆會產生咖啡特有的澀味,因此在採收後用水以比重方式挑除,好提升咖啡豆的品質。

香氣:多樣品種合成的複雜香味

與中美洲產地的豆子相比,產地標高低,因此整體而言特徵是酸味少。品種的特徵重疊,產生複雜的香氣。苦味和酸味的均衡感極佳,也有鮮味。味道柔和且香氣撲鼻,因為酸味不強,初次接觸咖啡的人也能輕易接受。經常使用在混豆上。

巴西地區豆種苦味與酸味均衡,適合混豆(圖/ Rodrigo Flores @Unsplash )
巴西地區豆種苦味與酸味均衡,適合混豆(圖/ Rodrigo Flores @Unsplash )

巴拿馬:帶有獨特的香氣,口感略酸 

巴拿馬近來公認是高品質咖啡的產地。巴拿馬咖啡被評價為高級咖啡,有著輕盈卻甜蜜的恰當酸味,均衡且深邃豐富的味道與香氣,但產量卻不多。

奇里基省的博克特(Boquete)地區是巴拿馬咖啡歷史最悠久,也最有名的產地。博克特地區受霧氣圍繞,抑制了氣溫上升,這個特殊的環境造就優良的咖啡特色。博克特地區設有道路或經濟設施等基礎建設,也是人氣很高的觀光景點。巴拿馬使用傳統的水洗加工,乾燥以自然乾燥法最為普遍。

香氣:中度醇厚口感與獨特香味是其特色

地理上,巴拿馬與哥斯大黎加、哥倫比亞等國為鄰,咖啡香氣卻很獨特。優良農園生產的鐵比卡種酸味明確,帶有纖細香氣。特徵是適中的醇度。

巴拿馬地區的咖啡偏酸,口感醇厚,具獨特香味(圖/ Erin Agius @Unsplash )
巴拿馬地區的咖啡偏酸,口感醇厚,具獨特香味(圖/ Erin Agius @Unsplash )

衣索比亞:水蜜桃與杏桃等個性香氣,豐富多元

衣索比亞是阿拉比卡種的原產地,也是最悠久的咖啡消費國。衣索比亞固有的野生品種咖啡有3500種以上,從這豐富的遺傳特性中選出的咖啡,現正栽培於衣索比亞國內。

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的咖啡出口業者開始在耶加雪菲(Yirgacheffe)的艾迪多(Idido)地區製造高品質咖啡。經過一連串的實驗與失敗後,終於創造出高品質的咖啡,稱為「霧谷」(Misty Valley),在英國一帶得到極高評價。霧谷的登場帶給全球精品咖啡市場不小衝擊。 (相關報導: 路易莎為何突然崛起?內行人點出3大優勢,CP值大勝星巴克 更多文章

在加工上,傳統上以日曬法為主流,占70∼80%,但能提高出口單價的水洗加工使用率也在增加。在等級上,以300g咖啡中瑕疵豆的個數及杯測結果評價咖啡等級,但更重視杯測品質。1級(Grade 1)為最高級,出口規格從1級到5級(Grade 5)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