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屬於自己的大同寶寶?這位台灣老物收藏家的寶物,看了讓人驚呼都是回憶啊!

收藏櫃中的大同寶寶。(照片由蘇俊賓提供)

曾經擔任過行政院新聞局長、國民黨組發會主委的蘇俊賓,自高中時代起,莫名地開始對老物著迷,因而走上老物收藏這條路,並於收藏界闖出一番名號。

今年以在江湖闖蕩的筆名—蘇拉圖,出版這本寫了10年的《老物潮:收藏者的回憶加值學》乙書,在拜讀這本書後,「Ramble Taipei漫步台北」隨即邀訪蘇拉圖,在此感謝拉圖哥慨然接受訪談,並提供許多老物照片,帶我們進行一場時光之旅。

「老伯,我要這個大同寶寶。」蘇俊賓對著拾荒老伯說。

「這個破掉喔!你真的要這個?」拾荒老伯不敢置信地再問一遍。

「沒錯!就是這個。」蘇俊賓用狂喜的口氣說。

蘇俊賓終於在重新橋下找到跟自己小時候一樣右腳破洞的大同寶寶,買下之後,當場迫不及待地把大同寶寶底部的黑色塞孔拔掉,用力地擠壓大同寶寶的身體,大口地吸著裡面的橡膠味道。

「就是這個味道。」彷彿坐著時光機似的,蘇俊賓小時候的回憶順著嗅覺全部回來了。

收藏的是背後的故事與回憶

大同寶寶是許多人小時候的玩伴與回憶,印象中,自己也有一隻大同寶寶,但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同寶寶不見了。訪談一開始,即與蘇拉圖分享了自己小時候曾擁有的大同寶寶,蘇拉圖也提到小時候喜歡咬著大同寶寶的腳,咬到破掉還樂此不疲,更愛擠壓大同寶寶的身體,聞著專屬於橡膠製造的大同寶寶味道。

因為「念舊」,讓蘇拉圖走上收藏老物的這條路。蘇拉圖認為,自己收藏的起步與軌跡主要是追隨著自己的回憶來收藏,只要能夠讓自己感動的東西,都會收藏,收久了也就成為一種習慣。

「收藏品的故事與回憶,比收藏品本身是否完整,更具有價值。」蘇拉圖指出,有的大同寶寶臉上畫有記號或身上帶有傷痕,他只要聽到這些身上記號或傷痕背後的故事,都會想要收藏。

蘇拉圖從大學時期就開始收藏大同寶寶,那時候的大同寶寶非常便宜,在他研究所畢業前,至少收藏了上千隻以上的大同寶寶,也因為真的太多了,蘇拉圖只好拿了些大同寶寶去賣,還因此賺了一小筆錢,他還高興地拿那筆錢再去買更多的老物與回憶。

2
右腳有破洞的大同寶寶(照片由蘇俊賓提供)

從第一個到最割捨不下的收藏品

事實上,蘇拉圖第一件收藏的老物,並不是大同寶寶,而是一個上發條的時鐘,就是那種有兩個孔可以調時間,並在整點時會依照點數發出聲響的發條鐘。

蘇拉圖在高中時北上求學,有天經過一家藝品店,偶然聽到發條鐘的鐘響,想起外婆家裡的那個古董鐘。「聲音簡直一模一樣」,思鄉之情更是油然而生,蘇拉圖笑著說「那個老闆連高中生都不放過」,儘管價格對高中生而言有點高,還是用力地敗下人生中的第一個老物。

蘇拉圖也喜歡收藏老電話,也就是撥轉用的黑色老電話,一方面是因為小時候使用過這種電話,另方面則是因為蘇媽媽在電信公司上班。

家學淵源的蘇拉圖到跳蚤市場尋寶時,看到老電話就可以立即辨識年份及型號,常把賣二手貨的老板唬得一楞一楞。修電話對於蘇拉圖而言更是家常便飯,只要電話壞掉,隨手就可把電話翻轉過來,檢查一下受話及聽話兩端,便可立即修復電話。 (相關報導: 蘇俊賓不是柯P口中的恐怖份子,卻被黨人痛罵是「文化流氓」 更多文章

有陣子,蘇拉圖很迷紅磚製品,舉凡用紅磚做的老物都會收藏,也特別叮囑跳蚤市場老闆幫他注意,因此當那個騎三輪車收二手貨的老闆通知蘇,有個用紅磚製成的土地公廟(約莫50公分長寬高)要改建汰舊時,蘇拉圖二話不說地買下這個紅磚製的迷你土地公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