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皮、PChome挫咧等?淘寶台灣出奇招搶市占,狂燒上億主打「這五項免費」,顛覆電商思維

淘寶台灣將強勢回歸,砸重金要主打這五項全免費。(圖/取自flickr)

對於台灣電商產業關心的朋友,一定對於前兩年蝦皮進軍台灣,與台灣本土電商龍頭 PCHome 之間掀起的那一場免運大戰,記憶猶新。而在當時,M觀點拍了一支影片,討論這場資本戰,也讓很多人,更清楚看到表面上的平台免運大戰,背後競爭的其實是資本實力。而在這場資本大戰過後,蝦皮成功地攻陷了台灣電商的一方山頭,成為與 MOMO、PChome 鼎足而立的台灣電商三大龍頭。

所謂的資本戰,就是利用充沛的資金,創造自己的競爭優勢,給予競爭對手龐大的競爭壓力,從而攻佔市場份額。在過去這十多年,整個網路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期,資本戰就是讓網路新創公司快速攻占市佔率的王牌手段。在台灣,除了電商產業這場經典的蝦皮入侵以外,包括了在食物快遞市場,UberEats 與 FoodPanda 利用初期的免運費補助吸引消費者與店家加入,快速的擴張市占率,也是個能讓台灣消費者非常有感的案例。在資本戰之中,資本不夠雄厚(錢不夠多),沒有辦法一起虧本下去競爭的其他業者,很快地就被擠出這個市場之外。而搶得市佔率的龍頭,在地位穩固之後,之後想辦法透過獨佔的地位,把初期燒的錢慢慢再一步一步賺回來,這就是資本戰的核心套路。

淘寶台灣重啟電商資本戰

然而,玩得起資本戰的廠商,並不只有蝦皮一家而已。以代理的方式,重新進軍台灣市場的淘寶,再次掀起了電商資本戰的戰火。淘寶台灣發動的新的攻勢,所謂的五零方案,打算用上億的資金做為補貼,以「0運費、0廣告費、0手續費、0開辦費、0上架費」五個訴求,透過價格上的競爭優勢,讓台灣的買家跟賣家來買單,加入淘寶台灣的電商平台。

對於淘寶台灣來說,這樣的資本補貼戰,其實是他們在短期內,最有效可以打開台灣市場的方法。因為電商平台,是所謂的市集 MarketPlace 的商業模式。一個市集要能經營起來,一定需要有足夠多的買家與賣家才行,因為這樣才能形成有效的市集。如果買家數量不夠,那賣家就會覺得在這個地方開店沒有必要,因為沒有顧客。但如果賣家因為買家人數不夠不來開店,新的買家又會覺得這個地方能買的東西太少,沒有必要來逛,買家人數就會遲遲沒有起色,這兩者事實上就會變成雞生蛋蛋生雞的惡性循環。所以在市集的商業模式中,如何讓買家賣家的數量都足夠,就是營運成功的關鍵。

而在補貼資本戰之下,對於買家跟賣家,都有足夠的誘因上來這個新的電商平台。因為不收運費、不收上架費、不收手續費這些補貼做法,最後一定會反映到終端的售價與商家的利潤上。對於消費者來說,到有運費補貼的地方買,同一個商品可以用較低的價格買到,而對於商家來說,當這個地方有消費者的時候,就是能做生意能產生營業額的地方,而對於手續費上架費等的補貼,也可以降低商家在銷售時的成本,所以商家也會很樂意上這個平台來販賣。透過資本補貼,的確是少數能夠有效解決無法形成市集的這個問題的方法,所以難怪淘寶台灣也不耍什麼花招,就是札札實實的用燒錢來搶市場了。 (相關報導: 黃文哲觀點:亞馬遜開始的25年風起雲湧,跨境電商如何快速成長? 更多文章

事實上,如果我們以上一次蝦皮與PChome免運大戰時的經驗來看,很多買家跟賣家,甚至會在其他地方完成交易之後,轉移到有補貼的平台來利用該處的運費補貼。雖然平台看似被佔了便宜,但是事實上,長期來看,即使是這樣的交易,平台還是獲益的。因為平台要的,其實就是在市場上更高的聲量,以及讓更多的消費者與商家,跨過一開始去申請帳號的這個門檻。當這兩個成就都解鎖之後,平台就等於站穩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是如何用後續的營運操作,讓消費者與店家長期留在平台上交易。淘寶台灣的資本戰能夠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