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國民黨核心卻因追求民主下獄 新書揭密年輕人必須認識的「雷震」

作者薛化元10日出席《民主的浪漫之路:雷震傳》新書發表會。(顏麟宇攝)

「大家想過嗎?浪漫的代價,很貴,雷震的日子是車子越坐越大、轎車變公車,房子越來越小……」今(10)日世界人權日下午,政大台灣史教授薛化元撰寫之《民主的浪漫之路:雷震傳》舉行新書發表會,揭密台灣自由民主代表人物雷震的傳奇一生。

曾參與國民政府制憲、任職國民黨中央委員、走過「擁蔣反共」路線,雷震可謂國民黨關鍵核心人物,最終卻被控「為匪宣傳」以叛亂之名入獄10年,薛化元說,出版社這書名「民主的浪漫之路」他確實想不出來,而浪漫的代價,真的很貴。

20201210-立法院長游錫堃(左起)、監察院長陳菊、雷震家屬金幼陵、政委羅秉成10日出席《民主的浪漫之路:雷震傳》新書發表會。(顏麟宇攝)
立法院長游錫堃(左起)、監察院長陳菊、雷震家屬金幼陵、政委羅秉成10日出席《民主的浪漫之路:雷震傳》新書發表會。(顏麟宇攝)

據雷震民主人權基金會、遠流出版提供資料,雷震曾二度赴日留學、於京都大學法學部政治科主修政治與憲法,隨後於1935年當選國民黨候補監察委員、兼任中五會財務專門委員會委,促成三黨制憲、行憲準備推動工作,並於1947年與胡適領導的自由派知識份子支持「擁蔣反共」路線,並創立《自由中國》雜誌。

然而在韓戰爆發後,蔣介石走向「以黨領政、以黨領軍」的強人威權體制,雷震與《自由中國》亦日漸淡出國民黨政治核心,轉為監督、制衡國民黨施政的角色,一方面雷震在台灣民主運動的努力備受矚目,一方面卻也因此走向與國民黨決裂之路,在1960年蔣介石三連任之後與本土政治菁英合作進行「中國民主黨」組黨工作,之後被捕、被控「為匪宣傳」以《叛亂罪》判刑10年。

為何研究雷震?薛化元:他的貢獻遠不只於此

談起為何研究雷震,薛化元說,一開始他認識的雷震就是自由主義者、反對威權統治,但他在1980年代碰上康寧祥欲出版雷震論集遭禁、也收到學者傅正贈予一套《自由中國》,便選擇以《自由中國》相關研究作為升等教授的路。越認識雷震,薛化元越明白,雖然雷震為自由民主「車子越坐越大、房子越來越小」,雷震的努力對台灣自由民主很重要,但其的貢獻不只於此。

雷震的貢獻有多大,薛化元首先指出,其實雷震是跟隨國民黨從中國來到台灣、很自然地隨時想著何時回到中國,是個「大中國意識」的人,但雷震跟蔣介石決裂的關鍵,就在「反共目的是為了自由民主」。

《民主的浪漫之路:雷震傳》書封。(遠流出版社提供)
《民主的浪漫之路:雷震傳》書封。(資料照,遠流出版社提供)

薛化元說,當時蔣介石立場或許傾向「贏了毛澤東,才有機會實現自由民主」,但雷震不然,希望透過言論鼓吹讓國民黨改弦易轍,「他是這樣天真,所以當老蔣說祝壽歡迎提供『見解』,他還真的做一個『祝壽專刊』」,那祝壽專刊都是在批評時政,蔣介石也被惹毛了。

「想不到雷震追求民主信念超越胡適之,本來大家可能以為雷震是要來統戰萬惡自由主義者,沒想到,他比自由主義者更能堅定自由民主價值……」薛化元如此點評。 (相關報導: 「國家從來沒把他們當人看!」108名移工確診 民團揭真正「防疫破口」 更多文章

「雷震走的很前面」 薛化元:「救亡圖存」到80年代還不能寫

此外,當自由民主價值、國家認同之間出現歧異,薛化元說,雷震也是經過很多思考。在《自由中國》被查禁前,雷震明白就算反攻大陸「一個中國」也走不下去,因此開始思考「兩個中國」的可能性,而在1971年出獄後剛好碰到中華民國被逐出聯合國,雷震遂開始主張──該在台灣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的主權國家,這樣才可能有民主自由落實,不只改國號,還要制定新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