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今天《世界走走》帶大家走進狂歡黨慶的台海對岸,還原「成功」、「奇蹟」等政宣下中國社會真實的樣貌,是財富到制度的不平等。
◆中國不敢面對的吉尼係數
◆戶籍、高考奠定階級不公
◆與其內卷不如「躺平」……?
「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1985年第一次提到其著名的「共同富裕思想」,36年後的現在這句話聽起來莫名諷刺。現代中國一部分富人越來越富裕,反過來榨乾其他階級的財富,最底層的人越來越貧窮,中產階級在996與惡性競爭下,掙扎又痛苦地拼命向上爬,還要被政令宣傳鼓勵生三胎、帶動社會飛速發展。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該國吉尼係數約0.47;相較之下,美國約0.41,台灣約為0.34。吉尼係數為衡量不平等程度的指標,範圍由0到1,係數愈大,表示所得分配不均程度愈高。學者通常把0.4視為所得分配差距「警戒線」,吉尼係數高於0.4時,貧富兩極分化更容易引起社會階級對立,從而導致社會動盪。
中國改革開放前的吉尼係數為0.16,此後數值一路飆高,2000年官方公布吉尼係數為0.412之後,長達13年沒再更新。直到2012年,中國西南財大的學術統計報告,估計該國吉尼係數已達驚人的0.61,隔年中國國家統計局才不得不回應民間數據,一次性公布了2003年至2012年的官方資料,宣稱吉尼係數仍維持約0.47。
統計局2015年公布稱,中國吉尼係數「連續7年下降」,判斷有望在未來5年降至「警戒線」以下。但至今中國已許久未有官方權威例行頒布,也未公開計算吉尼係數的樣本數和分析方法,足以說明此問題的敏感性。中國將2020年訂為「全民脫貧」年,總理李克強卻在即將收官之際坦言:「中國當前有6億人口的每個月收入,只有人民幣1000元(約新台幣4330元)左右。」
著有《全球不平等》(Global Inequality)的經濟統計大師米蘭諾維奇(Branko Milanovic)認為,「不平等」已然是中國體制的致命弱點,因其違背了中共「名義上的社會主義原則」;中國的「不平等」乍看像是經濟快速成長、都市化之下不可避免的結果,但其實更多是因為政治與結構性的腐敗。

一生經歷的制度不平等
戶口制度
除了權貴階級以外,幾乎每個中國人一生都會經歷兩種制度上的不平等──戶口與高考。而此類制度不平等奠基於城鄉差距之上,一項研究表明,城鄉差距構成中國不平等現象的22%,但僅占美國不平等現象的2%。中國2019年最富三省與最窮三省的收入比例為4:1。作為對照,美國富州與窮州的收入比例差距不到2:1。
中國省際與城鄉之間的發展鴻溝,足以讓城市與鄉下的收入分配像是來自兩個國家。米蘭諾維奇指出,中國城市居民的收入中位數高於全球70%人口,但農村收入的中位數則僅高於全球52%人口。換句話說,中國一般城市居民的收入約等於匈牙利人;而中國一般農村人民的收入則與越南人差不多。 (相關報導: 你不知道的體育史》誰背叛了這群「國家之光」? | 更多文章 )
中國特有的戶口制度限制了村莊和城市人口之間的流動,但政府又將戶口作為資源分配的主要憑據,導致城鄉差距演變為「不同地區戶口的差別與等級不平等」。舉例來說,個人的義務教育、醫療保險、簽證旅遊福利都被綁定在戶籍城市,若你是「外省人」,你是無法享有本省福利的,所以戶籍在天子腳下的「北京人」天生就比其他地區「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