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抗戰小說?上官鼎104歲的媽媽唱衰:賣不出去!

劉兆玄談新書《雁城諜影》余志偉攝

………這是已故四大隊高志航隊長傳授的絕殺之技──由上而下的突擊,第一時間就以準備同歸於盡的方式,直接衝向目標敵機,爭取在敵陣中造成慌亂的瞬間片刻,先幹掉一架,立刻連續翻滾脫離戰場;爬升後再找第二架目標。至於敵人掩護的戰機,最好盡量不與之纏鬥,用不斷地攻擊主目標,來打亂敵機陣式。

                                  《雁城諜影》

卸下公職後重拾創作之筆的前行政院長劉兆玄,2014年4月推出88萬字明朝武俠小說王道劍,「上官鼎」復出之作大獲好評,書迷尚盼著下一部武俠作品,他卻選擇嘗試新寫作領域,於日抗戰勝利70周年前夕,發表諜報小說雁城諜影

20150624-027-專訪劉兆玄談新書《雁城諜影》-余志偉攝.jpg
劉兆玄談新書《雁城諜影》原稿,余志偉攝。

劉兆玄只花了4個月時間,就完成這近30萬字的創作,腦中構思下筆一氣呵成,過程未丟棄任何一頁文稿。

他於新書發表前接受《風傳媒》專訪,身邊就是那一疊一頁未刪的原稿。

既遙遠又親近的衡陽47天保衛戰

新書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中國戰場最關鍵的戰役之一「衡陽戰役」。當年國軍以47天苦戰浴血防守,全力阻止敵方打通陸上運輸通道。日軍後來雖勉強慘勝,中日強弱態勢卻已徹底扭轉。《雁城諜影》故事核心,則是過去較少人提起的空軍作戰、以及危險更甚真槍實彈的諜報工作。

這部小說的問世,完全出於意外。導演張釗維2014年提出紀錄片《沖天》的拍攝計畫,想從空軍女眷與後代的角度,紀念抗戰中英勇犧牲的空軍將士,劉兆玄主動協助募款,後來才出現寫寫抗戰故事的想法。他出身空軍家庭、且父母都來自衡陽,讓他自然而然地寫起衡陽保衛戰的故事。

對於那場戰爭,1943年四川出生的劉兆玄沒有任何記憶,他說:「還沒寫書的時候,我曾經懷疑,當時我才1、2歲,怎麼可能去寫2歲的時候發生的事情,文字怎麼可能有感動人的力量?開始寫了之後,才知道雖然都沒有經歷過,但自己其實知道很多,很多東西就在不遠的地方,可以把它找回來。」

故事人物其實就在身邊

開始收集資料後,劉兆玄發現,自己家庭就有源源不絕的故事,除了父母親不經意講起的衡陽回憶,常來家裡作客的父親同袍(雖然絕口不提當年勇),很多都是身經百戰的戰爭英雄。不光是父執輩,同學很多都追隨父親,成為飛行員,劉兆玄自然比較理解空軍文化,有把握可以寫得到位。

小說裡的角色原型,許多是他認識的抗戰老兵。有個伙夫班長,曾經跟他說過,過去跟人近身刺刀肉搏,日本人受過訓練,所以招式都一樣,剛開始兇猛可怕,久而久之就知道如何應付,比劃招式給劉兆玄看的時後,老班長手臂一用力,疤痕紅肉就亮亮突起,感覺非常生猛。

常出入劉家的空軍英雄,包括第一位駕戰機橫越東海,到日本本土空投傳單,呼籲日本軍民放棄侵略中國的徐煥昇將軍(左二)。
常出入劉家的空軍英雄,包括第一位駕戰機橫越東海,到日本本土空投傳單,呼籲日本軍民放棄侵略中國的徐煥昇將軍(左二)。圖片來源:青年日報鐵血論壇

書中還有個中學教員華老師,角色靈感來自小學讀過的地理課本(上圖右)。以前課程編排方式,是讓一位華老師帶同學全國走一圈。介紹武漢那一課寫著,長江上掛著日本旗的船隻開過來,華老師看到日本租界感覺非常痛心。劉兆玄的地理老師,操著濃濃揚州腔讀課文「華老師真是痛心」,讓他至今印象非常深刻。 (相關報導: 期待文學對話!劉兆玄:非常希望有人把那時台灣人的抉擇也寫出來 更多文章

遺珠之憾:漏掉第一個闖入日本領空的飛行員

一本小說,自然沒辦法容納所有想寫進去的角色,過去常到劉家走動的前空軍總司令徐煥昇(上圖左二),劉兆玄就很可惜沒能寫進書裡。美國《生活》雜誌曾將徐煥昇,列為二戰12位著名飛行員之一,因為他比第一個轟炸東京的美國杜立德將軍,更早「偷襲」進入日本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