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車站門口放鳥居超母湯?走過去代表不在人間?揭神秘建築真相:日本人自己也這樣做

鳥居,不單單只是一種日本象徵性的建築,更是代表神聖領域的出入口。(圖/翻拍臉書、陳毅龍攝)

近來有網友在FB上po出一張,後面寫著台灣「松山車站」,但前面卻以日本的「鳥居」作為門口裝飾的照片(目前發文者已刪除貼文),並寫下「這是我看過最蠢的大眾運輸裝置藝術沒有之一……。」此文一出,馬上引來一堆網友在留言區熱議。

近來有網友在FB上po出一張,後面寫著台灣「松山車站」,但前面卻以日本的「鳥居」作為門口裝飾的照片。(圖/翻攝自Facebook)
有網友在FB上po出一張,後面寫著台灣「松山車站」,但前面卻以日本的「鳥居」作為門口裝飾的照片(目前發文者已刪除貼文)。(示意圖/翻攝自Facebook)

最後證實,原來這是2019年時,CITYLINK松山店為了響應台灣的松山車站,與日本松山車展締結姊妹車站,因此推出的「轉運神社」,及活動裝置藝術 – 鳥居。不過,這類將鳥居當作裝置藝術的事,台灣不只發生過一次,例如2016 年也曾有農場設立鳥居,然後在下方綁上繩子,使鳥居搖身一變成「鳥居盪鞦韆」。究竟鳥居能否搬到神社以外的地方,當作裝置藝術,甚至改裝成盪鞦韆?日本人設立鳥居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呢?

鳥居:神界與人界的界線

鳥居,ˋ是神界與人界的界線。(圖/陳毅龍攝)
鳥居,是神界與人界的界線。(圖/陳毅龍攝)

參拜日本神社,可說是遊日旅人每每必排的行程,而進入神社前的「鳥居」更是成為了各國觀光客必拍的景點之一。但在參拜日本神社時,你是否曾想過,為何日本神社的大門口總會設立鳥居?鳥居究竟含有什麼意義呢?

鳥居(とりい),不單單只是一種日本象徵性的建築,更是代表神聖領域的出入口,有時也會因為節慶而在上面綁上注連繩。

鳥居通常會被設置在神社最前方,之所以會設在最前面,目的就是要告訴你:「從這之後,你所踏入的地方,是神之領域。」因此鳥居其實就跟大門一樣,是用來提醒人們,大門以外是外人的空間,大門以內是我的個人空間,只不過與大門不一樣的是,鳥居是用來區分「神界與人界」的界線。

既然是作為類似大門的存在,當人們要通過鳥居進入神社內參拜時,以及結束後走回鳥居要離開時,自然也得敬禮或脫帽以表示禮貌。如果,你曾去過位在東京澀谷區的明治神宮的話,應該會很常看到上述的情景。此外,傳統認為鳥居的中間道路是專屬給「神明」走的通路,因此當我們一般人要進入時,最好讓出中間要道,改走鳥居內側的左右兩旁。另外,甚至還有更虔誠的人會強調,從鳥居左側進入時,最好先跨出「左腳」;從鳥居右側進入時,則先跨出「右腳」。

可是,如果遇到觀光客爆多或是初詣(はつもうで,指新年第一次參拜神社)時,根本很難不走中間道路的話,那又該怎麼辦呢?對此,日本的電視節目曾特別去採訪「明治神宮」,最後得到了「進左退右」這個答案。所謂的「進左退右」,就是指要前往參拜時,由左腳先踏出,要離開時,由右腳先踏出。

鳥居的歷史與由來

鳥居這種建築是何時出現的?至今仍眾說紛紜。(圖/陳毅龍攝)
鳥居這種建築是何時出現的?至今仍眾說紛紜。(圖/陳毅龍攝)

至於,鳥居這種建築是何時出現的?至今仍眾說紛紜,不過其中有幾個較知名的說法,也許可以參考。

《古事記》(日本最早的歷史書籍)中記載,當時建速須佐之男命(素戔嗚尊),到了高天原後,到處惹事生非,破壞田地、偷東西等樣樣來。於是,八百萬神們紛紛跑來向天照大神抱怨,起初天照大神看在姐弟情誼,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直到一次,某仙女真的因建速須佐之男命的惡作劇而被弄死了,這下作為姐姐的天照大神才驚覺大事不妙。對於弟弟的種種行為,天照大神感到無比憤怒與羞愧,於是天照大神決定將自己關進天岩戶內,躲起來。這次換八百萬神們慌了,因為天照大神可是帶給世間光明的女神,她這一躲,陽光沒了,那外面的世界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