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里(化名)是億萬馬雲帝國身後的一名普通「剁手黨」(指沉溺於網絡購物的人群,以女生居多)。兩年前的「雙十一」她被釣魚網站詐騙1萬3千元。
她對BBC中文網表示,到現在錢也無法追回。她也不敢告訴父母,否則被罵得狗血淋頭。當時為了買「雙十一」的減價冰箱和洗衣機,下了單,誰料被跳轉到釣魚網站。但支付時未發現異樣。等支付完畢她才發現網址有問題。
報警後,當地警察表示無奈,因為無法提供對方的銀行賬戶信息,追不回。向淘寶申訴申請關閉該商家。淘寶表示無能為力,因為詐騙未發生在淘寶平台,而是釣魚網站。
就這樣,皮球來回踢。被騙的積蓄也杳無音信。李裡說, 那相對於她當時5個月的工資總數。「我那個時候很絕望。」
她說:「還是貪小便宜。如果我不是貪比平時便宜1000元,就不會上當。」被騙後,她有一段時間沒怎麼在淘寶購物。

但今年「雙十一」正式開搶前,她又調好了鬧鐘,準備零點時正式開搶。
被騙後的一年,她升級做了母親。她對BBC中文網記者表示,今年主要買一些孩子的必需品,預計要花7000塊人民幣左右,還得分期付款。
她說:「現在又開始(網購),好了傷疤忘了痛。再遭一次(詐騙)也是自找的。」
她表示:「雙十一」確實有很多優惠和折扣。 但這在無形中加重了自己的負擔。即使阿里巴巴的支付平台支付寶提供「螞蟻花唄」無利息分期付款,但還是「在無形中多花了」。
最後,李里說:「希望明年『雙十一』不要再買了。每年的負擔好重。」
城市消費趨於理性?
有跡象顯示,中國的城市消費者開始趨於理性,只買值得買和需要買的物品。
從11號零點開始,中國的社交網絡就開始集體狂歡。本該進入深度睡眠的節點,淘寶用戶們搶完單後,在微信和微博上曬自己的戰績。說要「剁手」很多年了,不過每年此時,他們還是準時調好鬧鐘,準點開搶。
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憂。有的下手快,網速給力,得到自己的心頭好。有的麼,空手而歸。

這些贏與得的情緒都在「雙十一」這天成為狂歡的一部分。重在參與嘛。
用戶「zhuzhu」在微信上貼出「雙十一」開始一小時的交易記錄,並問:「你貢獻了多少?」
似乎,正如IDC諮詢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霍錦潔對BBC中文網記者所述的一樣:「『雙十一』不再是馬雲一個人的事。更是全國性的。我覺得這是所有中國人在努力要向世界創造另一個新紀錄。」
但也有消費者看透了其中的奧秘和貓膩。微信用戶「crystal」表示:「從不參與雙十一。感覺都是假象,忽悠錢的營銷手段。」
還有搶完貨,貼出「馬雲吸血鬼」照的消費者。一張圖足以表達他們對馬雲「雙十一」的愛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