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決議大減產,油價又要噴了嗎?一文看懂決策背後理由,拜登下一步怎麼走

(圖片來源:AP)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日前OPEC+部長級會議敲定減產 200 萬桶,創下疫情以來最大減產幅度,激勵油價重返 $90 關卡。儘管美國今年極力遊說中東國家增產,為何 OPEC+ 依舊不領情?回歸基本面,本次減產如何影響 2023 年全球原油供需格局?拜登政府打壓油價的下一步會是什麼?本文帶您一次解讀!

一、OPEC+ 重磅敲定減產200萬桶,不惜與美國作對、背後決策三大理由?

OPEC+ 部長級會議於上週 10/05(三)晚間召開部長級會議,正式敲定重磅減產協議,重點如下:

1、同意減產 200 萬桶 / 日,預計從今年 11 月起執行至 2023 年 12 月。

2、生產配額將從 4,385.6 萬桶調降至 4,185.6 萬桶,前五大產油國:沙國(-52.6 萬桶)、俄羅斯(-52.6 萬桶)、伊拉克(-22 萬桶)、阿聯酋(-16 萬桶)、科威特(-13.5 萬桶)承擔約八成的減產量。

3、聲明稿特別提及本次決策是有鑒於「全球經濟與油市前景的不確定性」、「強化油市長期指引的必要性」,並且符合 OPEC 主動積極(proactive)與預防性(preemptive)的手段。

4、下次會議日期訂於今年 12 月 4 日,往後每兩個月召開聯合部長級監督會議(JMMC)、每六個月召開部長級會議(ONOMM),不再逐月舉行會議,但 JMMC 仍有權隨時召開會議以因應市場變化。

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來解讀本次減產 ——「方向」情理之內,「規模」意料之外。M 平方在去年 4 月 快報 預判,一旦 美國原油產量 回升、油價高檔拉回後,OPEC+ 或將重啟減產措施,而 Q3 以來隨著經濟衰退擔憂加劇、油價一度失守 8 字頭,也促使 OPEC+ 早在 9 月就已出現政策轉向,小幅減產 10 萬桶。然而本次會議一口氣將生產配額調降 200 萬桶,不僅超乎原先市場預期(50~100 萬桶),也創下 2020 年 4 月油價崩跌以來最大減產幅度,反映 OPEC+「穩定油價」的強力訊號與決心,激勵 布蘭特、WTI 原油期貨價格上週突破分別 $98 / $93,單週漲幅逾 10 %、重返 8 月底以來最高點。

會議結束後,白宮旋即發布聲明稿指責減產決策「短視近利」,但為何 OPEC+ 不惜跟美國老大哥作對,也要選擇大動作減產?我們認為有三個原因: (相關報導: 「明年半導體將衰退!」台積電法說對景氣下行終於鬆口 五大重點一次看 更多文章

理由一:支撐油價

我們在 9 月投資月報 中曾提及,考量到沙國 / 阿聯酋 / 伊拉克等 海灣產油國 財政平衡油價介於 $75 ~ $80,假若油價進一步跌破該區間,不排除 OPEC+ 持續採取減產措施的可能性。而觀察記者會公開發言,奈及利亞石油資源部長(Timipre Sylva)直接表明 OPEC 希望支撐油價在 $90,許多成員國的 2023 年財政預算都是基於此價格,沙國能源部長(Abdulaziz bin Salman)則強調需要穩定市場才不會抑制實體投資,兩者發言間接驗證我們對於 OPEC+ 捍衛價格的猜想。

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