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清晨7點,11位穿著黑色Polo衫的師傅,正忙著從南山廣場卸貨區,把一件件的畫作,搬到3樓展覽廳。師傅們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從箱子裡拿出畫作,2人從兩旁抬起畫,一人爬上樓梯、吊掛鉤,還有一人,站在2、3公尺遠的雷射水平儀旁指揮:「右鉤往上移2公分,左鉤往外移0.5公分⋯⋯。」
這張畫,是藝術大師趙無極的油畫《他方》,價值約2億元,掛好之後,師傅們開始打燈,特意用黃光讓畫面觀賞起來的感覺更舒服。這是全球第三大的國際拍賣行富藝斯(Phillips)的拍賣前展覽,同場展出的,還包括奈良美智、安迪.沃荷等人作品,總市值超過9億元。
這群黑衣人,是翔輝運通的員工,近來台灣各式藝術展覽背後,最常見的神秘團隊。他們一手包辦藝術品的報關、運輸、布展與卸展,是這些藝術品的最佳「保鑣」。
「我們每年運送的藝術品,大約有3到5萬件,市值超過5百億!」翔輝運通董事總經理黃澤民說,翔輝去年營收逾2億元,是台灣專做藝術品物流中,規模最大的,包括蘇富比、佳士得、故宮博物院、台北市立美術館等單位,甚至元大文教基金會董事馬維建等蒐藏家,都是翔輝的客戶。
聚焦高門檻藝術物流
報關、包裝、布展全包辦
中華民國物流協會理事長王清風說,台灣物流公司有數千家,專門的藝術物流公司,卻只有十幾家,主因藝術品的總貨量不多,又常牽涉到包裝、報關等特殊環節,專業門檻較高,當然,藝術品價值高、運送風險大,相較起一般物流,它的獲利空間也較好。
黃澤民原本在外商物流公司工作,2005年加入翔輝,決定將業務聚焦在藝術物流,「我們一開始先鎖定公部門標案,在2007年,就拿下7成的公部門標案。」打出名聲後,再開始順勢搶入拍賣行、畫廊、博覽會、蒐藏家等市場。目前在台灣約有45個員工、香港則有15人。
翔輝能崛起,靠的是把「勞務」生意變「服務」,比如,它能處理大規模跨國運送藝術品。「我們在全球有近300個合作的物流agent(代理商),公司有5個人分時區在維持跟agent的關係,」黃澤民說,而且在台灣、香港都有自己的倉庫。熟悉跨國展覽的獨立策展人胡永芬說,在跟國外館方合作時,通常對方會有指定的物流公司,幾乎所有公司,翔輝都有跟他們合作,這讓展覽主辦者省下不少麻煩。
在整個運送過程中,處處都是眉角,都需要細工。
曾運米勒的《拾穗》
怕傷顏料,包裝用3層木箱
翔輝曾運過米勒的《拾穗》跟《晚禱》兩件名畫,「這類作品會訂製3層木箱,裡面還有緩衝材、發泡綿軟墊、海綿襯墊等等;畫包好了,還會用吸水紙、塑膠布、網袋,固定起來在飛機的行李盤,進飛機之後,再用扣環固定起來,這叫做『打盤』。」黃澤民說,打盤若沒做好,可能會因為飛行期間的震動,造成畫作上面顏料的損害。 (相關報導: 攝影大師130幅大作來台!「阿富汗綠眼少女」一拍成名,他穿越戰火苦難,帶回震撼影像! | 更多文章 )
為了分散風險,畫作要搭不同航班來台,落地後,翔輝再出動有溫控氣墊的卡車接畫,車內溫度保持在18到22度,避免太冷、太熱或大力震動,造成油畫上的顏料損傷。還得協調航空警察隊、國道警察局、台北市警察局等三方來押運。抵達展覽現場後,靜置24小時再拆箱,避免名畫因為壓力跟溫度的變動而表面龜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