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嘲笑川普啦!美國資深記者:60年前他對老爸的態度,或許就預言了今日的成功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曾申報營業淨損9.16億美元,讓他可以長達18年免繳1毛聯邦稅。(美聯社)

川普身上擁有「金錢、性跟愛好與他人衝突」的特質,正是媒體最喜歡的故事來源。一個想出名的人、遇上一群需要故事的媒體,自然一拍即合……

「從電視上看到這些總統大選的活動,彷彿像是另外一個真人秀節目。」美國前《紐約時報》記者、《永不知足》(暫譯,英文書名為《Never Enough: Donald Trump and the pursuit of sucess》)的作者麥克・丹安東尼歐(Michael D’Antonio)這麼說。

他毫不掩飾自己是個種族主義者。舉例來說,川普在去年11月20日,就美國是否應該繼續接納敘利亞難民一事,公開發表認為「應該建立穆斯林識別系統」。此等言論毫不意外的引來負評,但也搶盡媒體版面。

在商業領域中,川普的曝光程度數一數二,坊間光是他的自傳就超過10本以上,遑論多不勝數的媒體報導,也因此使得一般讀者對於川普的生平知之甚詳。即使《永不知足》中的故事梗概與我們所知相去不遠,但卻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拆解他為什麼要挑戰總統大選。

「很多人覺得他參選是個笑話,但並不全然如此。」他自小就知道鎂光燈能為他帶來名利,而且愈張狂、愈有人氣。丹安東尼歐強調,川普一輩子都在自我推銷,而某種程度而言,他今天的表現,是觀眾推波助瀾所造成的。

就丹安東尼歐觀察, 自戀狂川普,正好符合在社交媒體崛起的「我」世代趨勢,當他媒體曝光度愈高,就愈自戀。「挑戰白宮反而顯得理所當然,而且不可避免。」

叛逆與生俱來,固執、強悍且雄心壯志

川普的個性受父親佛瑞德・川普(Fred Trump)的影響甚深,根據川普中學老師泰迪・多比亞斯(Ted Dobias)敘述,其父佛瑞德一板一眼、相信自己是最好的個性,都成為川普鮮明的特質。其母親瑪莉・安・川普(Mary Anne Trump)也同樣認為,自己的兒子跟他老爸則是如出一轍。

老川普是個房地產業者,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但他卻要求孩子們自己賺零用錢,從小就懂得「生活是一場激烈的競爭」,每個人都「應該、必須、一定可以」用自己的力量達到人生目標。

在日常生活中,老川普則採取幾近軍事化教育的方式:嚴禁粗言俗語和零食;絕對服從家庭與父母的要求;每晚誠實稟報當日違規事項,老川普會「酌情判刑」。

但嚴明的家訓,仍管不住川普與生俱來的叛逆。他曾經拿橡皮擦丟老師、在生日宴會中推落蛋糕⋯⋯諸多頑劣行徑都讓老川普頭痛萬分,即使送進紀律嚴明的軍事化管理學校也起不了太大效用。

根據川普自述,他的個性在那個階段就已經定型了。他還記得,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他看著鏡中映出自己的臉,「顯露的個性跟現在並無二致,我就是我。」

卓越談判協商能力,24歲即在商場上嶄露頭角

但川普很早就展現出對經商有著濃厚興趣,因此儘管他非常叛逆,卻仍深受父親喜愛。每逢學校放長假,他就會跟在父親身邊,看他如何周旋於建商、工人和銀行家之間,這也為他日後踏上房地產之路打下基礎。 (相關報導: 若川普當選,台灣會怎樣?美國總統怎麼選,呂秋遠整理10點懶人包讓你秒懂! 更多文章

1976年,年僅24歲的川普,在房地產業已小有歷練,之後更耗時兩年,搞定了錯綜複雜的稅務及利害關係人,合計共簽下23份合約才促成的卡馬多──君悅酒店(Commodore-Hyatt)翻新案,讓他一戰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