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來鴻:忍無可忍 法國華人憤怒了

法國華裔社區表示:受夠了 。(取自BBC中文網)

一向被看作荷包滿滿的「軟柿子」,長期低調,沉默中忍受歧視、暴力。現在,他們受夠了:法國華人的憤怒終於爆發。

這位22歲的大學生上小學時在一條小路上曾被一群青少年搶劫。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但現在如果迎面走來一群人,大衛還是會過馬路。他家裡每個人都遭過搶。

今年8月,49歲的華人裁縫張朝林在路上遭到3名北非裔青年暴力打劫,送醫不治後去世。事件發生在巴黎北部郊區歐貝赫維利耶(Aubervilliers)。9月4日,15000名華人聚集在巴黎共和廣場,抗議針對華人社區的犯罪。

張朝林之死激發大規模抗議示威

法國有歐洲最大的華裔社區,總人數估計超過60萬。但是華裔在法國的時間沒有其他一些移民群體長,包括非裔。

大衛生在巴黎,父母是1990年代初來巴黎的中國大陸人。他說,公開場合有人問過他是否吃狗肉,有人叫他「春卷頭」,還有人叫他「滾回你自己國家去吧」。

在西方,不少東亞移民和後裔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和英國華人一樣,法國華人也認為,針對他們的種族歧視更多被社會容忍,同樣的言論如果對象是其他歷史更長、基礎更牢的移民,恐怕就不會被接受了。

但是在法國,人們的感覺是,亞裔移民是特別嚴重的暴力攻擊的目標。大衛認為,「這是因為他們對我們的成見。」

歐貝赫維利耶是歐洲重要的紡織品批發中心,居民工薪階層、移民居多。這裏聚集著1200多家批發商,其中大多是中國人經營。活動人士說,僅在今年頭七個月,這裏就發生過至少100起針對華人的攻擊事件。法國警方不按受害者的種族身份登記案例,所以很難了解到官方數字。

歐貝赫維利耶是工薪階層、移民聚居的地方

歐貝赫維利耶區長戴爾卡維(Meriem Derkaoui)稱張朝林謀殺是「種族主義攻擊」。

社區團體認為,華人普遍被看作軟弱、不反擊、攜帶大量現金。

最近一起審案過程中,被控過去三個月在歐貝赫維利耶犯過11起攻擊案的三位青年堅持說,作案目標的種族背景只是巧合。但是繼續質問之下,他們據說承認華人是帶現金的「軟柿子」。

在接受BBC採訪時,歐貝赫維利耶的幾名華裔店主和居民都表示感覺暴力有所升級。中年婦女恆和丈夫在歐貝赫維利耶經營花店17年,她也參加了抗議示威,她的店兩次被撬,保險公司不再理賠。

人們的憤怒主要是針對國家的,他們認為國家未能盡責保護。張朝林之死只是「最後一根稻草」,迫使通常被看作就知道默默工作、顧家的華人社區挺身而出。

Frederic Chau正在籌拍一部名為「中國製造」的影片,講述法國亞裔的成長故事

弗雷德里克·周(Frederic Chau)是著名喜劇演員,柬埔寨、華人混血。他說,「亞裔不習慣出現在聚光燈下。能有兩萬來人示威,對我們、特別是對我父親、母親、叔叔那樣的人來說,很不尋常。」

他還說,「不過這樣做很有必要,因為我們受夠了。我們必須行動起來,改變法國的心態。」

弗雷德里克·周是1970年代有合法居住權來法國的法屬印度中國難民之一,這類華裔被看作比來自大陸的華人更好融入法國社會。 (相關報導: 「正視華人安全!」旅法華僑遇搶劫慘遭殺害 巴黎華人3日發動反暴力大遊行 更多文章

法國的殖民史意味著,來自寮國、越南、柬埔寨的難民—其中一些是華裔—部分人來之前已經會法語。但是歐貝赫維利耶的華裔批發商主要是溫州移民,多在1980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初期來法國,第一代移民語言是個大問題。

王瑞希望增加警力、增加攝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