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政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近日發表對新社會契約的看法,指法國哲學家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一直是民主社會,乃至現代國家的運作基礎,他也指出前瞻基礎建設,不只是鋪設軌道、築路架橋等傳統的綁樁撒錢而已,而要考慮新社會契約。
倫敦政經學院校長Minouche Shafik,過去在IMF、世銀及英格蘭銀行副總裁的經驗,對新社會契約提出不少建言。Shafik提到,新社會契約有必要提供全體最低收入,一般譯為最低所得或最低工資,與我國最低工資法,則毫無關係。
陳冲表示,最近退出美國總統初選的華裔民主黨前總統參選人楊安澤(Andrew Yang) ,最火紅的政見就是全民基本所得。長久以來,許多人都擔心全民基本所得財源的問題,其實整併各種身分別補貼、去除各種審查成本、減少政府討好支出、強化(機器人稅)數位時代財源,應可正面思考。
陳冲指出,新社會契約的內容,反映當前社會待解決的問題,例如貧富差距、知識落差、身分矛盾、世代對立、經社停滯等。台灣基於歷史或政治考量,也有不少身分別不同的補貼,例如退休金、老農津貼、用油補貼、利息補貼等,其中自有公平或存廢的爭議;而其他身分如家庭主婦、照顧老幼之家屬,對社會亦有貢獻,也引發是否補貼問題,自然衍生是否應有全民基本所得的討論。
經社停滯,其中至少有兩項課題,一是社會階級的流動性(social mobility),一是收入成長的牛步。前者一直欠缺長期動態的分析,卻是社會上普遍的印象;後者除此原因外,還有經濟雙元化問題。欲求解方,以上幾項因素,恐怕都要同時考慮。 (相關報導: 武漢肺炎炸百億產業大洞 蘇貞昌提前瞻2.0 要順勢替台灣觀光業「整形」 | 更多文章 )
陳冲提到,前瞻基礎建設,在數位時代,決不是鋪設軌道、築路架橋,進行傳統的綁樁撒錢而已,而要考慮新社會契約。呼籲朝野應共組腦力論壇,針對數位時代不停蛻變而急待解決的上述社會問題共同討論,形塑實踐新社會契約的內容,以使盧梭之思想火花,在巴布狄倫Things have changed歌曲中奔放,A worried man with a worried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