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最佳導演鍾孟宏第5部作品|2019 多倫多國際影展、釜山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2019 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導演、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等11項大獎入圍—《陽光普照》。
平凡的一家人阿文(陳以文飾)和琴姐(柯淑勤飾)育有兩個兒子,叛逆的小兒子阿和(巫建和飾)與好友菜頭(劉冠廷飾)砍傷人進了少年輔育院,但阿和的女友小玉(吳岱凌飾)卻帶著身孕來家裡…琴姐不顧阿文反對,將小玉留下來照顧。
此時,被砍傷者家屬也來找阿文求取鉅額賠償,阿文受不了總是帶來麻煩的小兒子,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資優生大兒子阿豪(許光漢飾)身上,卻不知道溫暖善良的阿豪心中也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二十四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在鍾孟宏導演的電影裡,世界上最公平的是太陽,不論緯度高低、不論在哪裡,都能分享到一半白晝一半黑夜,世界上有著許許多多的不公平,似乎只有太陽是公平的對待著每個人,可是,世界上最殘忍的,或許也是太陽也說不定。當太陽光太大,曬得我們受不了的時候,我們會選擇撐傘、會選擇躲到陰暗處、會想各種方法躲避炙熱,人類會、動物也會,但你是否想過,倘若哪一天,這個世界上再沒有任何陰暗處、沒有任何遮擋太陽的方法,一昧承受太陽光照射的我們、牠們,能夠撐多久?
鍾孟宏導演用這溫柔殘酷並存的太陽所照射出的陽光,照亮著一個家庭裡的每個角落,讓這個家庭裡的一切都無所遁形,那些難堪的、羞恥的,都被觀眾看進眼裡。從父親、母親,到兩個兒子,每個人都有不願說出口的事,都有不想被人看見的那面。正因如此,他們相處過程中總在無形間互相傷害著卻不自知,直到出了大事才知道要停下來,回頭去找蛛絲馬跡,弄清楚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地步,也許明白了也許還困惑著,可不管怎樣,他們總算開始去理解所謂「家人」,比起過去經歷過傷痛,他們也更像是一家人了些。
「你不要說沒事了,我一進門就知道你有事了。」
「媽不說是怕你擔心,你不說是為什麼?想逃避?」
阿和和好友菜頭因砍傷人被送進少年輔育院之後,這樣的情形更為嚴重。「我沒事」彷彿成了口頭禪,是不想要讓別人擔心,還是像阿豪去會面阿和說的那樣,單純只是想逃避?更慘的是,在我看來,不管是阿文和琴姊這對夫妻,還是他們和小兒子之間,都更像是「不知道怎麼說所以無話可說」。但想不到的是,讓這個家慢慢活起來的,竟是因為阿豪的自殺。當阿文和琴姊注意力都放在阿和身上時,本來他們都以為能讓他們放心的大兒子,反而才是最令他們想不透的一個。
在告別式上,阿豪補習班的女同學曉貞告訴琴姊阿豪生前傳給他的簡訊,在她眼裡、在琴姊和阿文夫妻眼裡,甚至於在每個認識阿豪的人眼裡,阿豪就是顆溫暖的太陽,用盡全力在發光發熱,溫暖著身邊的每個人,他心裡掛記著的都是如何幫助別人,特別是最需要他的這個家,替父母還有弟弟向對方說出不肯說的心裡話的同時,他還背負著這個家的期待,因為他優秀、聰明、有才華,所以被迫扛下「終究要成功」的壓力。但他從來都沒反抗過,就這樣默默承受一切,因為他是那顆太陽。
當家裡唯一的太陽殞落,所存在的這個家似乎只剩陰影,就連原能仰賴的窗外陽光,也在阿和從輔育院返家後被隔絕在外。儘管活著的三個人都知道,現在必須得靠他們自己尋找陽光了。
「等我在這裡變好回去,還是等我變得跟我哥一樣好?」
「我哥真的很厲害,他這一生只做錯過一件事,就是從高處跳下去。」
《陽光普照》說白了,就是一個家庭的平凡故事,許多發生在這個家裡的,都是有可能發生在每個家庭的,當然不是每個家庭都會有小孩拿西瓜刀去砍人,也不是每個家庭都會有人以自殺結束生命。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鍾孟宏導演做的就是將這本經影像化,透過畫面、透過音樂、透過每句台詞、透過自然光影的流動......讓這故事生動的上演在你我眼前。從《一路順風》到《陽光普照》,從刻劃小人物的無奈心聲,到聊著一個家庭的紛紛擾擾,鍾孟宏導演一如既往的穩,不疾不徐的讓電影行進著,而兩者互相比較之下,顯然這次的故事更貼近觀眾些,能引起的共鳴肯定不少,《陽光普照》亦比《一路順風》更能入口。
我只說了一半的故事,剩下的另一半不想說,也不曉得從何說起,希望有時間的朋友都能進戲院觀賞,來讓鍾孟宏導演說給你聽。現在能說的,就是幾處讓我感觸很深,或是讓我很喜歡的地方。
先來聊聊演員的部分,忘記在哪看到,有人說《陽光普照》裡沒有不會演的演員,每個人都在飆演技,對於這點我是百分百認同,陳以文、柯淑勤、巫建和、劉冠廷,甚至戲份較少卻仍牽動著電影的温貞菱、許光漢還有尹馨,每個人都有戲,都有讓人印象深刻且難以忽視的表演場,除了巫建和在輔育院那段內心獨白,其餘我喜歡的都是兩個人的對手戲:温貞菱在告別式向柯淑勤唸著那最後一封簡訊;柯淑勤和尹馨聊著巫建和的轉變,兩位同樣因子女傷透腦筋的母親決定攜手共度難關;劉冠廷在車裡要脅著巫建和、在屋頂上不帶感情的拒絕陳以文的請求,還有許光漢出現在陳以文夢裡陪他走到巷子口對他說「就是來看你啊」。最令我痛到不行的,就是柯淑勤和陳以文在山頂上的那場戲,說來真怪,我喜歡的這些都是悲傷的、刺痛的,好似電影裡沒有任何美好存在。事實上我認為《陽光普照》悲是大於喜的,一如海報上印著的,都曾受過傷才能成為彼此的太陽,要痛過哭過傷心過才會更加努力的撥開烏雲、找尋躲在烏雲背後的那煦煦微光。
(相關報導:
我希望他關到老、關到死…國片拍下兒子入獄後破碎家庭,獲金馬11大獎提名
|
更多文章
)
被妻小當作玩笑話的駕訓班守則,原來才是《陽光普照》裡最該被注意到的一段話,用來看人生、看劇情都成立,都使人震撼,都令人想好好去思考。喜歡鍾孟宏導演安排了這雙層意思的語句在裡頭,藉由突如其來的死,還有意料之外的生,來吐出生命無常的無奈與避不可避。只能說整部電影是如此一氣呵成又渾然天成,幾乎找不到地方是我不喜歡的,喜歡中島長雄所捕捉的每顆鏡頭、偶爾的空拍景、時常的人物特寫,光影的捕捉是如此靜謐卻洶湧暗藏。
喜歡林生祥操刀的配樂,特別是告別式的那場戲,沒有人說話,只有旋律響起,卻比任何時候都來的悲痛不已,還有當阿和要離開輔育院,他的院友們都在吃飯,同樣沒人說話,不同的是他們用唱著《花心》來訴出對阿和的不捨與告別,「黑夜又白晝,黑夜又白晝,人生悲歡有幾何...」要說畫面構成了電影,林生祥替《陽光普照》設計的配樂就是帶動了電影的流動,引著觀眾進入電影裡。
《陽光普照》於本次金馬獎入圍了十一項,其中在演員部分差了許光漢一位就滿貫入圍,本來不懂温貞菱為何入圍,看完電影後稍稍理解了,但受限於戲份我是覺得出線機會不大,除非有鼓勵年輕演員的想法影響,男配角部分不小心錯以為巫建和也是入圍此項目,後來經網友指證入圍男配角的只有劉冠廷,因為本來兩人在比的時候我就比較喜歡劉冠廷多一點,和他以前的作品相比這次表現相當令人驚艷,和前陣子看他短片《2923》一樣讓人喜歡。
至於男女主角部分,陳以文和柯淑勤都是屬於積累到最後一次爆發型,光兩人最後山上的那場戲,把做人父母心繫孩子、卻不曉得能為孩子做什麼的無能為力以及痛心表現的淋漓盡致,而兩人在這爆發之前的詮釋同樣極具可看性。柯淑勤為了孩子傷透腦筋,在丈夫不可靠的時候她更要堅強,拼命的藏起自己脆弱無助的那面;陳以文以火爆父親模樣出場,比誰都還要不屑兒子做的一切,卻在最後成為那一個願意為兒子付出所有的慈父,這樣的轉變從他向駕訓班學生說起的「一個兒子」便可知,兩人就是相當傳統的父母親,會不自覺的偏愛著哪一個,但對認為自己被冷落的另一個關心從未少過,只是總愛用偏激的方式才感受得到,例如爭吵。
在還沒看完全部入圍電影之前不敢亂猜測,可光就得獎場的表現,我心裡滿希望柯淑勤得獎的,感覺上評審會滿愛這類型的角色的,可一切還是要等金馬影展看完才有辦法下定論。
而另一位男主角巫建和,我是認為他的表現一如既往的穩,也就是比較沒什麼驚喜感,將所有情感壓抑在心底的樣子和温貞菱過去合作的《小孩》裡的「寶力」一角太相像,和陳以文放在同片裡看,雖不至被比過去,可也贏不了,明顯吃虧在他沒有像陳以文山頂上的那場得獎戲,我是喜歡他在輔育院的時候,但不到會認為會得獎的地步。
在其他獎項的部分,個人最驚訝音樂部分居然沒有入圍,這部分和攝影是我最看好的,太可惜了。另比較有把握的我覺得是攝影還有剪輯,在《陽光普照》裡實在沒話說。
《陽光普照》值得大家進戲院觀賞,會不會哭我不知道,我自己是沒哭但感動從沒少過,話說太滿怕太矯情,但確實好幾處我是很有共鳴的,平凡無奇反而更讓人難忘,或許說的就是《陽光普照》吧!電影裡沒有壞人,也沒有好人,多的是傷痕累累的人們。你說菜頭壞嗎?壞吧,可若不是阿和將罪全推到他身上,若不是阿和父親的見死不救,他又怎會走到這步?說穿了在最開始他只是想替朋友(也就是阿和)出氣而已。那你說阿和是壞小孩嗎?是吧!可若不是感受到父母親只愛哥哥,若不是哥哥太過耀眼令他如此自卑,他又怎需靠別種方法博得父母親關心?換個角度想,不知不覺造成這些事情發生的,會不會是阿文和琴姊?想說的是,看完《陽光普照》有好多好多想法與感受,值得靜下心來好好來整理一下,最後不得不說,太佩服鍾孟宏導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