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市定古蹟大甲文昌祠建築殘破嚴重。在民代的爭取下,市政府兩年編 列經費二千三百萬元修復工程費,四日市長林佳龍主持開工典禮,要 求修舊如舊留古意風貌,一磚一瓦工法都將極為講究,預計2018完工 後,將重塑這座地方信仰中心,讓古蹟風華再現,增添地方書香藝文 氣息。
大甲文昌祠創建於1887年,主祀文昌帝君,歷經戰爭與地震等天災人 禍導致結構受損,直到1985年政府指定為國家三級古蹟後,分別於 1993年、1999年兩度修復,2003年完工開放參觀。
詎料修復後,四年前大殿出現漏水、樑柱及屋頂毀損等情形,在市議 員吳敏濟強烈爭取下,文化局文化資產處去年編列一千萬元、今年再 編一千三百萬元,以二千三百萬元進行第三次修復工程,五月份已完 成工程發包,四日上十九時舉行開工典禮。市長林佳龍在文化局長王 志誠陪同下出席,市議員吳敏濟及大甲區各里里長也到場參加。
主辦單位為增添古蹟藝文氣息,準備文房四寶與台灣造型的硯台,邀 請林佳龍、文化局長王志誠、市議員吳敏濟等人磨墨揮毫。林市長現 場寫下「天下文明」四字,盼讓文昌祠書香文化精神在台中發揚光大 ,市民都能受其薰陶。林市長表示,文昌祠可說是「大甲第一校」,1887年建廟至今已有128 年,讓此地充滿書香文化氣息,同時也讓大甲子弟廣受其庇蔭,誕生 許多優秀人才。
吳敏濟則說,文昌祠是大甲人的共同記憶,感謝市長重視海線建設, 讓古蹟能保存、重新修復,並克服重重困難,編列經費讓工程順利發 包,完工後將可讓百年古蹟重現天日、風華再現。
文化局王局長表示,此次修復工程委託學術單位,進行大甲文昌祠劣 化及修復再利用調查,研究結果建議依照歷史、建築價值及文化意義 ,將文昌祠內文物分級,分別依原有形貌保存修復、加固修復或配合 後期再利用計畫通盤考量,市府並於今年5月完成修復工程發包,同時 和大甲區公所積極協調工程期間如何安奉文昌帝君,決定將神像安奉 於文昌祠後方景觀區,並搭建組合屋,供信眾敬拜,預計年底前完成 移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