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去接種次世代疫苗!公衛學者1圖示警:2類人保護力僅不到五成

陳秀熙表示,已感染民眾仍應再打疫苗,可形成「混合免疫」保護力,也就是自然感染及疫苗的雙道防火牆。(顏麟宇攝)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團隊在「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中引述海外研究,指感染康復的人再接種疫苗,可產生25到100倍的抗體反應,獲得「混合免疫」的效果。

陳秀熙:感染COVID-19後打疫苗,可產生百倍抗體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陳秀熙今天帶領研究團隊,分析全球最新疫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診醫學科主任賴昭智也受邀分享國際科學研究進展。

賴昭智引述海外研究發現,感染COVID-19康復的人,後續再接種疫苗,透過記憶B細胞和CD4+T細胞的反應下,可產生25到100倍的抗體反應,且對變種病毒具有更廣泛的交叉保護。

賴昭智指出,加拿大在今年3月到6月間對18歲以上醫療人員研究,發現感染Omicron病毒株再打2劑以上疫苗,有效預防再感染率可達96%。卡達的類似研究也發現,曾感染Omicron BA.1或BA.2康復後再接種疫苗,混合免疫效果非常強大,尤其預防住院及死亡的效果接近100%。

陳秀熙表示,已感染民眾仍應再打疫苗,可形成「混合免疫」保護力,也就是自然感染及疫苗的雙道防火牆。

新冠疫苗追加役施打預防住院及急診效益。(圖/擷取自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
新冠疫苗追加役施打預防住院及急診效益。(圖/擷取自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

65歲以上族群預防住院的效益幾乎下降到50%

陳秀熙也提到,最新研究顯示施打第一世代疫苗追加劑隨著時間會有明顯下降,尤其是75歲以上、65至74歲長者為最早接種疫苗者,預防住院效益僅不到50%,且台灣大部分民眾施打第3劑時間都已超過6個月,為減低住院率,應施打新世代疫苗。

研究團隊也分析COVID-19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衝擊,對「終結貧窮」及「合適工作與經濟成長」的負面分數最高。除了個人健康的直接衝擊,防疫措施造成的生活形態改變,對生活基本需求造成間接衝擊;人類活動的改變,也會影響油價下跌、產業供應鏈。 (相關報導: 1922預約平台已退場,第三劑、第四劑疫苗怎麼預約?各縣市隨到隨打、醫院診所施打地點一次看 更多文章

台灣各年齡層第一代疫苗保護力。(圖/擷取自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
台灣各年齡層第一代疫苗保護力。(圖/擷取自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