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走走專訪|她是阿富汗首位女性副議長,在塔利班的死亡威脅中流亡

阿富汗國會副議長法齊婭‧古菲(Fawzia Koofi)(AP)

文/蔡娪嫣

悲慘恐怖的記憶最令人無法忘懷。現年46歲的法齊婭‧古菲(Fawzia Koofi)自3歲開始生活在戰火連天的阿富汗,一生經歷許多波折,然而2021年8月15日,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滅亡的這一天,她說,自己永遠銘心刻骨。

今年7月,趁著美國即將撤軍,塔利班(Taliban)的反攻勢如破竹。法齊婭當時在杜哈與塔利班代表進行和平談判,得知家鄉巴達克珊省(Badakhshan)也遭到佔領,她忍著痛苦,繼續與恐怖份子斡旋。沒想到侵略者的捷報頻傳,8月份即將攻進首都,她不得不緊急安排回國,動員更多政要人士阻止塔利班奪權。但抵達喀布爾時,政權與秩序已經分崩離析,自己甚至無法降落在周圍都是塔利班士兵的機場,只能在別的城市降落。

8月15日下午4點左右,塔利班軍隊進城。法齊婭打電話向位於杜哈的塔利班政治辦公室交涉,希望談判,避免平民受到殺戮與攻擊。但很快地,塔利班軍隊長驅直入,晚間8時闖進總統府,撤下中央塔樓飄揚的紅、綠、黑三色國旗,換上黑沉沉的塔利班旗幟。

當晚8時30分左右,法齊婭與一名友人驅車前往一片混亂的機場,她告訴世界走走自己所目睹的:「城市所有居民都逃出家門⋯⋯儘管他們無處可躲,但在那當下,面對迷惘的未來與塔利班的暴力,『逃』是他們唯一能做的事情。這些景象讓我心碎。」

法齊婭說,塔利班到處搜捕人權倡議者的家,還從監獄中釋放3萬名囚犯,表示不會為罪犯將做出的事情負責,因此很多女性領袖不得不離開阿富汗尋求安全。她當時還沒有放棄與阿富汗政要交涉,試圖找到解決危機的辦法,「但是發現國內談判已經沒有成功的可能性,塔利班認為他們已經獲得軍事勝利,不需要接受我們提出的條件,即建立永久包容多元性的政府。」

「就算留在國內,也沒有空間發揮」,於是法齊婭狠下心決定逃離阿富汗,向外國尋求協助,但是隔天,當她從「空蕩蕩的城市」中醒來,發覺自己門外被塔利班堵住,一家人已被軟禁了。「經過與塔利班的卡達辦公室官員的漫長協商」,她才得以在兩週之後,8月30日晚間,帶著2個女兒從喀布爾搭機到杜哈,輾轉逃到歐洲。

「我的難過不僅是基於人道主義,還是那種……目睹自己過去十幾年全心奉獻的國家沒有一寸土地是完好、無法不被蹂躪的痛苦情緒。」談到思念的故國,還有國內不斷傳來的求助消息,她對世界走走說:「阿富汗境內,還有無數把願望寄託在我身上的人民,我把心與靈魂留在了阿富汗,我知道總有一天,我會回去。」

砲彈與父權專制下的浴火鳳凰

古菲與女兒、親人搭乘飛機。(大田出版)
古菲與女兒、親人搭乘飛機。(大田出版)

1975年出生於阿富汗的邊境省份巴達克珊,這裡經濟貧窮、民風保守,法齊婭生長在傳統的一夫多妻家庭。從小長大的經歷讓她明白,阿富汗的女孩有多麼「可憐」。

她的父親是國會議員,母親是父親的第二位妻子,自己則是家中的23名小孩之一,她目睹著父親沿走廊追打母親,也看著12歲年幼的嫂嫂嫁給哥哥。

家族的政治背景影響了法齊婭一生。 (相關報導: 世界走走》性別觀念進步了,倒退還會遠嗎?中國式流行文化悖論 更多文章

她3歲時,阿富汗邁入最動盪的年代,1978年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發起四月革命「解放」國家,建立共產主義政府,偏遠郊區的聖戰士團體興起叛亂,法齊婭的父親身為民意代表,在時任領導人阿明(Hafizullah Amin)的要求下前去與聖戰士談判,遭到囚禁、射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