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工程師:我懷念的,是塞車辦公。在家工作其實是變相加班?

受疫情影響,許多公司的員工改採遠距上班(圖/StartupStockPhotos@pixabay)。

「你應該知道的是:受疫情影響,許多矽谷員工改採遠距工作。而此種工作模式雖為公司省下不少經營成本,惟對員工而言,卻造成溝通成本的增加、與同事情感連結的弱化。因此,作者認為遠端工作未必是對員工最好的選擇。」

有些事情如果一定要等到全部準備好才能做,這件事就永遠不可能發生。世上很多大的改變,其實都是陰錯陽差造就出來的。

矽谷的一夜淨空及全面遠端工作的推出,就是上面這樣一個例子。可是這意外的一把,卻也可能把這些科技公司推入了史無前例的新思維,而且是福是禍我們都還不知道。 

直接上架的矽谷

在完全沒有準備,也毫無測試的情況下,整個矽谷被趕鴨子上架推出遠端工作,產能也受到空前無情的測試。

矽谷過去的傳統思維就是一再測試之後,才敢在有絕對掌控的條件下,局部而緩慢推出改變。我們軟體改版都是先推上1% 的伺服器,然後是5%,15%,25% ⋯⋯ 一吋一吋推向目標。這中間漫長的過程叫做「烘焙觀察期」。不管案子有多緊急,這一步從没有人敢省略。

而現在這一盤棋完全被瘟疫打亂。不管準備好沒有,不管可不可能,矽谷必須一夜淨空,而且必須繼續維持無縫運轉。

在封城之前幾天,一家知名的網路公司才開始到處張羅緊急購買1千台筆電。長期在家工作這件事,並不是每個人或每家公司都隨時準備好的。因為工作性質不同,有些公司的員工根本沒有筆電。

過去「準備好才上架」的謹慎傳統,現在已不是一個選項。而遠端工作這個爭論了幾十年的老話題,因為這場瘟疫又重新加溫搬上檯面。

作者在後院工作的日子(圖/作者提供)。

作者在後院工作的日子(圖/作者提供)。 

現在遠端工作上架了快3個月,矽谷沒有一家公司停擺,而且紛紛加碼延長。我們先延到7月,上周又延到9月。老闆私下告訴我們可能會延到年底。因為大家都累計了一堆假期,他鼓勵我們到森林或湖邊租一間木屋,一半時間工作,另一半度假。

Google、亞馬遜、蘋果也都表示在家工作延到年底。臉書不但延到年底,以後有一半的員工都可能永久在家工作。Twitter和 Square更表明所有員工都可以永遠在家工作。

就員工角度而言,能夠遊牧式到世界各地工作應該是最酷的事。不過這不是出於福利,高興一下就可以,不必太感動。公司自有對它有利的考量。

總之大家都開始思考,以後有沒有可能就永遠這樣長期在家工作?或者再瘋狂一點,未來有沒有可能連辦公室都可以省了?

這種事3個月之前沒有人敢想,哪家公司的高階主管要是提出這個想法,可能早就被亂石打死。現在這卻可能一步步變成事實。

矽谷不鼓勵在家工作。早年雖大力推廣,近年已經演變成偶爾為之的蠅頭小福利。瘟疫之前,如果在上班時間到各大科技公司逛一圈,你就會發現在家工作從來就不是主流。臉書和Google每一個可以容納幾千輛汽車的園區,停車場永遠都是滿的──這也是Google推出代客泊車的原因,這樣可以節省員工到處兜圈子找車位的時間。

現在,在家工作意外地測試了3個月之後,矽谷仍舊在運轉,大家似乎開始動搖,認為延續那個成功,繼續推向無辦公室的想法也許並非那麼瘋狂。

不過我們先談在家工作,再談未來無辦公室的想法。 (相關報導: 矽谷史上最令人動容的裁員!Airbnb CEO親筆信:謝謝你成就了Airbnb,我們一定東山再起 更多文章

作者在遠端工作的日子(圖/作者提供)。
作者在遠端工作的日子(圖/作者提供)。

遠端工作從未消失的老問題

過去我曾問過一位長期在外州家裡工作15年的老同事,他認為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干擾。經過這3個月的測試,干擾確實很少,有時候甚至少到有點寂寞

不過這背後有極大的誤謬。沒有干擾的原因,是因為人家找他不方便,所以養成習慣直接跳過這個步驟,但這並沒有解決當初需要找他的根本原因。他只是讓溝通的不便,製造了沒有干擾的假象。長久下來他已經不知不覺在決策過程中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