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回台投資方案 囤地大戶名列其中 竟可享1.5%利息補貼

經濟部因應台商回台投資而大力推廣的「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其中不乏囤地大戶。圖為示意圖。(資料照,陳明仁攝)

經濟部因應中美貿易大戰、台商回台投資,去(2019)年起實施「投資台灣三大方案」,這項政策實施迄今,累積投資金額已逼近9000億元大關,然而,9000億元投資案當中,竟然不乏囤地大戶。根據經濟部公告「107年度工業區閒置土地公告清冊」,包括彰源企業斗六的1萬多坪土地,世佳工業、揚鋼鑄造等在彰濱工業區土地,均為《產創條例》2年內限期改善之土地,如今,這些廠商在去化土地之餘,就以響應回台投資之名,同時享受最高1.5%的利息補貼,經濟部提供的政策獎勵,是否流於浮濫,頗值得關注。

中美貿易大戰與武漢肺炎(新冠肺炎)接踵而至,曝露台商生產線過度集中中國的問題,為了協助台商轉移生產基地,民進黨政府從去年開始,推動「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由行政院國發基金匡列預算,提供台商回台專案融資之「委辦費用」,由於台商回台方案開辦初期,「委辦費用」補助高達1.5%,這樣的補貼方案,幾乎等於提供「零利率」貸款,原本初步匡列的300億元貸款額度快速用罄,不少「根留台灣」的企業與中小企業,也批評這項方案厚此薄彼。

為了避免圖利大型財團之譏,行政院後來修正了「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將大企業回台投資與根留台灣部分,訂定了差別式利率補貼級距,大企業投資部分,前20億元投資僅享0.5%,20-100億元投資之利率補貼降為0.3%,100億元以上投資之補貼降為0.1%。

不過,基於照顧中小企業,經濟部「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對於中小企業響應回台投資,仍提供1.5%的利率補貼。

根據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先前推估,台商回台優惠融資匡列5000億,每年所需支付委辦費補助以每家企業都適用最高的0.5%估,國發基金1年要支出最多就是25億元。

「投資台灣三大方案」逼近9000億元 廠商中不乏囤地大戶?

不過,經過經濟部這段期間的大力推廣,「投資台灣三大方案」的累計投資金額,過去一段時間持續上修,日前已逼近9000億元大關。經濟部投資「台灣事務所」營運長何坤松表示,經濟部「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所訂定的目標數,「歡迎台商回台投資」、「根留台灣」與「中小企業加速投資」,分別是8000億、800億與1000億元。

然而,這9000億元投資案,真的是貨真價實的投資?還是舊酒裝新瓶的投資?過去一段時間已經有諸多討論,從經濟部陸續公布的廠商名單可以看出,這一波響應回台投資的廠商,竟然有多家在馬政府時代,就已宣布投資計畫,不少廠商甚至被工業局列為「囤地大戶」。

20200310-SMG0034-E01-適用「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利息補貼優惠的囤地大戶名單
 

彰源企業買下雲林斗六工業區 9年幾乎沒有開發

以適用「根留台灣行動方案」的上市櫃公司彰源企業,該公司是全球第3大不銹鋼管製造商,早在2011年彰源就以每坪2.8萬元、總價3.8億元價格,向光泉牧場買下雲林斗六工業區1萬3665坪土地,然而,這塊土地過去9年幾乎完全沒有開發,今年初經濟部公告的「囤地大戶」名單當中,彰源企業還有4萬5172平方公尺土地尚未開發。 (相關報導: 綠電業者打包賣!彰濱綠能得標商辰亞「電廠沒蓋好」 現傳百億日圓賣日商 更多文章

彰源雲林斗六土地,今年初依據《產創條例》,公告為限期處分土地,依法必須在2年內處分,但巧合的是,彰源卻同時名列經濟部「根留台灣行動方案」的獎勵名單。根據經濟部新聞稿,「彰源決定回台掌握轉單效應的商機,將投資逾 6 億元在雲林斗六設立新廠,增設智慧化產線,持續提升高附加價值產品及產能,擴大市場占有率。」

20200310-彰源企業是全球第3大不銹鋼管製造商,2011年彰源向光泉牧場買下雲林斗六工業區1萬3665坪土地。(取自GoogleMap)
彰源企業是全球第3大不銹鋼管製造商,2011年彰源向光泉牧場買下雲林斗六工業區1萬3665坪土地。(取自Googl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