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價漲,農產公司究竟做多少? 公司坦言無掌握「全市進口總量」 無法精準壓菜價

蔬果價格飆漲,台北農產公司指本周葉菜價格可回穩,根莖類要等到十一月。(盧逸峰攝)

全台菜價連著幾週飆漲,巧遇台北農產運銷公司人事改選,被人做了政治聯想。然而,究竟此波菜價為何會飆漲?負責台北地區平抑菜價功能的農產公司又做了什麼來因應?農產公司真的有負起平抑菜價的責任嗎?經查,近2個月來,農產公司透過進口釋放到市場的平抑菜量,甚至僅能補足1天的蔬菜需求缺口,約400公噸,根本不夠,對此,公司主秘路全利表示,尚有其他貿易商會進口蔬菜,不過,農產公司確實沒法掌握到總進口量,因此,路全利也不諱言,確實沒有辦法在颱風期間,用大台北蔬菜「進口總量控管」的方式,精準地控制菜量,以此壓低價格,日後要朝這個方向研議。

依照經濟學的供需原理,蔬菜身為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菜量少,價格就漲,因此,觀察究竟這段時間,菜價的供應量,就是最直接審視菜價的根本。

颱風接二連三 打亂農民復耕的節奏成缺菜主因

颱風年年來,但為什麼這次對菜價的影響特別大,又特別久?農產公司人員指出,這次強颱梅姬重創的地區是全國性的重創,又以彰化、雲林、嘉義等農業大縣影響最大,加以颱風「接二連三」,打亂農民復耕的節奏,眼見下一個颱風又來侵襲,種苗始終種不下去,才會造成今天全台缺菜的情況,而由於產地本身也缺菜,能運到台北的菜,自然價格又比同一時期的產地價更高。

現每日缺菜400公噸 靠倉儲與進口釋放蔬菜

9-10月颱風來襲這段期間,蔬菜缺口到底有多少?經查,9/1-9/27這段期間,農產公司供應大台北每日平均1600公噸的蔬菜量,是颱風尚未來臨時的正常供應量,9/26梅姬颱風來襲,重創彰化、雲林、嘉義全台蔬菜供應的大縣後,第二階段的9/27-10/15,菜量明顯走低,來到平均每日1200公噸的菜量,與正常日相較,每日足足少了400公噸。這,就是這波菜價走高的根本。

20161020-國民黨團書記長江啟臣、副書記長李彥秀和婆婆媽媽們召開「菜價貴得離譜 蔡政府失能」記者會.人手一種蔬菜.價錢都貴森森(陳明仁攝)
國民黨團書記長江啟臣、副書記長李彥秀和婆婆媽媽們召開「菜價貴得離譜 蔡政府失能」記者會.人手一種蔬菜.價錢都貴森森(陳明仁攝)

那麼,農產公司作為官股佔幾乎一半的單位,有義務讓民生必需的蔬菜量與價格,盡可能地回穩,因此,透過釋放到市場蔬菜量的增加,可以有效地以量制價,因此,在國內蔬菜不夠的時候,以釋放平日儲存及進口為唯二補充菜量的管道。

首先,農產公司平日裡扮演的是串連供銷商與承銷商中間的平台,每天約1600公噸的蔬菜透過農會或合作社(供應商)從產地收購後,北運到農產公司,透過公司的拍賣場地,拍賣給承銷商(如大盤商、中盤商、小個體販運),但由於每天進公司與出公司的量無法精準計算,有時會多出一些沒有透過此平台賣出的蔬菜,則農產公司會將這些多餘的胡蘿蔔與馬鈴薯,冷藏起來,作為週期性釋放到市場的蔬菜。

在這一波漲價中,農產公司就釋放這些平日理冷藏起來的胡蘿蔔與馬鈴薯2項,依照蔬菜不能放久的特性,9月約釋出胡蘿蔔19公噸、馬鈴薯23公噸,但根據往年的倉儲計畫,10月因颱風較少,平抑蔬菜的需求減低,因此,倉儲中可供釋放的胡蘿蔔加馬鈴薯加總,只剩下4公噸,因此,今年10月也只釋放了4公噸。 (相關報導: 大罵段宜康「小癟三」 農產公司總經理:段有人馬想安插職位 更多文章

進口蔬菜466公噸 只夠補足一天的蔬菜缺口

其次,平抑物價的另一大宗蔬菜來源是緊急採購進口蔬菜,同樣依據農產公司數據,9/14-10/23的進口概況,7項蔬菜中總進口量為466公噸,每項進口1-2貨櫃,惟以天災期間價格飆漲最嚴重的「洋蔥」進口最多,共有8個貨櫃,約189公噸,其次為高麗菜,共3個貨櫃,71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