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日治時期最美歐式建築的「臺灣鐵道飯店」,不幸在二戰毀於美軍轟炸,僅存一小部份建築物,戰後國民黨來台,它的苦難也還未結束:旅館內用品從最小的銀製刀叉到最大的先進冷凍庫,均被陳儀的警備總部大量「借用」,再也沒有歸還,行為有如潛入富貴人家的貪婪宵小……我們有多少失去的回憶呢?
1945年的5月31日,美軍對臺灣展開猛烈的「臺北大空襲」,造成3000餘名台北居民當場死亡,負傷及因此家園焚毀者更達數萬人以上。台北城內許多官民建築設施均遭到嚴重破壞,損失無法估計。
臺灣鐵道飯店當時位於表町二之七,以現在的地址來看,就在忠孝西路與館前路口,南到許昌街,西到南陽街的範圍,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被炸毀,從被拆除前的忠孝引橋下來,首先遇見的台北市建築就是這家極盡豪華能事的歐陸德國風頂級飯店。現在,這兩者都已走入歷史,然而這塊土地上的故事則不能不留存下來。
臺灣鐵道飯店英文名為Railway Hotel, Formosa,日文是「臺灣鐵道ホテル」,總面積3,069坪,建地620多坪,樓高3層,由鐵道部委託大倉組興建,由野村一郎、福島克已、渡邊萬壽也、服部藍一郎與松崎萬長5人共同設計監督。松崎主導旅館外觀的設計,而內部的規畫則為服部。
松崎萬長是日本培養赴歐學習建築技術中的德國歐陸派,風格顯現得較為嚴謹,一開始擇定仿英國17世紀宮殿,講究非凡的氣派,入口大廳挑高,懸掛繁複華麗的吊燈,面向今之館前路,兩側各一「表門」,車子從表門進入到達玄關前的「車寄」,玄關之後為一般會客的大廣間(Lobby),約45坪,玄關右邊為事務室與電話室,即今之飯店中的concierge。
廣間之後是中庭,靠近今南陽街為後側,是為75坪大餐廳,一樓其他的配置尚有客室、喫煙室、讀書室、玉突場(撞球場)、理髮室、各式食堂、廚房以及支配人(總經理)辦公室等等;最貴的房間在二樓左右兩側稱為「景隅套房」,這是附有客廳的特等室,地板和傢俱均為檜木,與一樓之間有臺灣第一部電梯相連;全館共計27間房,住宿費依等級從16日圓到3日圓不等,在當時是有錢人才能進駐的昂貴價格,但三樓反而只是較為平價的客房,有些還需利用公共衛浴設備。
鐵道飯店內的設備極其奢華,從餐廳的刀叉到房間的瓷製馬桶,全都是精挑細選的英國舶來品,當然不只日本權貴可以進出而已,臺灣富商乃至文人雅士都經常在此現身,所以館內情景也可以經由富家子弟如板橋林家的「阿舍子」林衡道(他也是受人尊敬的歷史學家)和煤礦鉅子後代張超英(外交官)等的隻字片語來想像其間的榮景,比如林衡道說:
吃西餐,水果端出來時,還附有洗手的小碗,一切仿英國維多利亞王朝的派頭。
張超英也說:「小時候跟著祖母,總是有好事情。像祖母常帶我去鐵道旅館,那裡古色古香,咖啡杯好小,有稀奇的布丁可以吃。」 (相關報導: 100年前台北車站周圍有多美?現代街景對照日治時期,消逝的優雅是多少無奈 | 更多文章 )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官邸的宴席採正式法國料理,能供應者唯鐵道飯店而已,所以委由神戶MIKADO西式飯店的團隊來經營,1909年進口美國雷明頓機械公司製造的冷藏設備,還得從東京聘來專門的技師才能裝設,設備一部份供保存牛肉鮮魚,另一部份則為庫藏紅酒,在中華民國沒有成立以前的臺灣,已經在飲食文化裡由日本引進重大的衝擊。當時「臺北女子高等學院」的女學生畢業前都必須來此實習,而前總統李登輝先生的夫人曾文惠女士就是畢業於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