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東尼・祖特(Tony Judt)曾經說:民主「腐敗,是造成其國家崩潰的主因。」
今天,美國的民主正在內部開始凋萎。俄國只是用了秘密行動,來加速這個凋萎的趨勢而已。二○一六年,烏拉德密爾・普丁不僅僅只是幫助唐諾・川普贏得總統大選。他也運用了一個古老的想法來玷污美國民主體制的核心:選舉。
俄國二○一六年在美國的行動,不過是秘密干預外國大選歷史上最晚近的一個篇章。事實上,各國干預他國大選的事,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只是往往不為我們所見、藏在國際關係的暗處。烏拉德密爾・列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走向尾聲時,發現自己可以透過支持他國共產黨候選人,而增加對自己優勢,同樣的事情,日後約瑟夫・史達林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依樣效尤。為了要圍堵共產主義,中情局干預了一九四八年的義大利大選,之後又干預了許多其他國家的大選。從日本到蓋亞那、到智利和薩爾瓦多,中情局和格別烏在世界各地的民主選舉中角力。開放選舉成了超級強國之間的競技場。有些行動,像是一九七二年的西德大選,直接影響了選票數目。其他的行動則透過寫信和恫嚇活動、假消息和宣傳策略,以及操縱和收買他國記者,而形塑了輿論。
同樣的事情,日後約瑟夫・史達林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依樣效尤。圖為前蘇共總書記史達林。(取自維基百科)
冷戰結束後,美俄的情報政策制定邁向殊途。一九九一年以後,美國以公開提倡民主為手段,透過第三方的組織來推動其理念。中情局所領導的干預大選行動,這時成了少數例外,而不再是常態。對美國而言,沒有共產黨這個死對頭的話,就沒有行動的必要。在數位時代進行秘密干預的行動,被發現的風險很高,而被偵察到的後果更是不堪設想。近代的美國總統都認為,秘密行動太不划算,像二○○四年,小布希總統曾經想過,要用中情局去操縱伊拉克大選,但最後還是決定放棄這個選項。目前中情局的現況就是呈現拉扯的狀態:中情局很少進行干預他國大選的行動,但是保有進行的權力。
俄國則沒有這樣的多慮。冷戰的意識型態之爭已經過去,但對普丁而言,美國依然是俄國的頭號勁敵。莫斯科當局的目標從過去散播共產主義到全世界,已經變成拉民主體制下台。普丁運用秘密干預大選的行動來支持具有分裂國家特質的候選人,以及支持這種策略的目標。當目標是製造動亂,意識型態是起不了作用的,但相對的實力就會影響效果。大選若是易受外來影響,就會造成國家功能不彰,功能不彰則會導致國力衰微。普丁相信,只要暗中破壞美國,就可以強化俄國,也能讓民主的模型不再受到信賴。
(相關報導:
「重塑美國國際信譽的不二人選」國務卿被提名人布林肯,未來將如何應對北京
|
更多文章
)
然後普丁就襲擊美國了,從此改變了遊戲規則。這是史上第一次,外國事務的主題成了秘密干預大選。其作法雖然是分布在四處,在冷戰時期卻是沒有贏得太多的關注,部份原因在於當時很少人知道中情局和格別烏的行動,同時也因為大國對於小國的霸凌似乎是正常的。莫斯科當局過去就一直想要干預美國的大選。尼基塔・赫魯雪夫青睞約翰・甘迺迪當總統,俄國大使也曾一度想要和艾德萊・史蒂文森還有休伯特・亨佛萊等人合作,另外,格別烏也在暗中破壞李察・尼克森、亨利・傑克森還有朗諾・雷根的總統競選大業。這些行動在過去似乎都無足輕重,一直到二○一六年才有了改觀。普丁運用數位工具,成功做到了前人所未能辦到的事:破壞並且改變了世界最強民主國家。
俄羅斯總統普丁襲擊美國,從此改變了遊戲規則。(AP)
歐巴馬總統對此遲不作反應。在投票日前,他只將力量放在防範多種干預行動中的一種:篡改選票,卻忽略了其他種行動的可能:影響選民想法。電子郵件遭竊的事件佔滿美國新聞版面,而俄國的宣傳則在社群媒體上泛濫。等到二○一六年十二月,歐巴馬真的出手報復普丁的時候,傷害已經造成。俄國成功以「迅雷不及掩耳且全面性的方式」干預了這場選戰,這話是調查此事件的羅伯・穆勒報告中寫的,而俄國因此達成了兩個他過去也常達成的目標:加大分裂,並暗助一位候選人、傷害另一位候選人。從那時起,唐諾・川普這位受惠者,對於一再要求他承認美國受到外國秘密干預大選的事,一再予以否認。
未來川普的繼任者,都必須要有所動作來捍衛美國選舉主權。而且這會是一場持續性的戰鬥,要對付的是充滿創意的敵人,而這場對抗,可以從過去的經驗,學到十個教訓:
一、秘密干預大選一向分成兩頭:竄改選票數字和改變選民想法。後者要比前者常用,美國一定要齊頭並進。
二、改變選民想法行動真正的影響力多少,這是永遠也無法判斷的。但是不能因為沒有辦法知道其效力,就認為秘密干預大選的威脅不存在。
三、有些政治人物一直就樂於讓外國勢力干預來助他們一臂之力,但也有人會直接拒絕。只有將國家的主權擺在個人成敗之上的領導人,才會作後者的選擇。
四、知道外國進行干預大選的行動,過去曾讓美國人不分黨派感到忿忿不平,這樣的態度應該再次出現於今日美國社會。
五、莫斯科當局長久以來就將其策略的先後,與其干預他國大選的行動結合。蘇聯時代他們支持的是共產黨候選人。現在的普丁則是會支持具有分裂性的候選人。
六、干預他國大選的國家,會視當時的資訊環境來因應作法。冷戰時代的干預行動利用的是廣播電台和電視台、現代的干預行動則選擇社群媒體平台和未來會出現的新興宣傳管道。
七、當前國家的社會分裂是干預國最好利用的破綻。一個民主國家越激化對立,就越容易受到外國勢力的顛覆和分化。
八、秘密干預大選的作法,現在是一種全球性的現象。要知道俄國將會怎麼干預下一次美國大選,就是看現在他怎麼對其他國家的大選下手。
九、美國大選是沒有萬靈丹可以保它永遠不受到干預的。列寧和普丁說的沒錯,公平競爭的選舉活動,本身就是很容易被他國滲透。不管是過去或是將來,這情形都不會改變。
美國應該使用這些經驗,作為他對抗現代極權主義威脅的參考。但首先,身為美國人,要先瞭解到,這威脅的本質是什麼:這個威脅就是要讓各民主國家從內開始腐敗,其中一個作法就是要讓他們的選舉敗壞。這正是俄國現在在做的。這場戰鬥的風險非常高。因為要是外國勢力可以把手伸進我們的國家選擇他們喜歡的領袖,那我們作為獨立國家的主權就不再了。要是外國勢力可以從內部分化我們,那我們的國家就注定了要功能不彰。要是外國勢力可以讓我們的政治一團紛亂,那我們的國家就不能領導全球各國。
民主國家形成不易。但自從冷戰結束以後,美國人卻一直把自己好不容易掙來的民主體制視為理所當然,眼光只向內看,越來越分歧。過去的美國總統可以藉外來挑戰,來團結美國國內。但現在,美國人民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卻是在國內。極端對立、財富嚴重不均、司法政治化、匿名政治獻金等等,現在的美國是貪腐版的美國,不再是原版了。這只會讓俄國更加想要利用干預大選的行動,來讓這樣美國惡化。
現在的美國站在十字路口上。一邊是走向沒有防備的道路:更加腐敗、國力更為衰退、更多的仇恨。美國現在就已經在這條路上了,而且是親痛仇快。極權統治者從過去的經驗學到,民主國家往往都知道得太慢:因為民主國家都是從內部開始敗亡的。想想當初葉爾欽手中的俄羅斯,因為其民主體制從內部開始爛起,才會給了普丁可乘之機,趁機掌權。俄羅斯的慘痛教訓,不用在我們身上再發生一遍。
*作者大衛.夏默。耶魯大學達文波特學院的副研究員,目前透過美國馬歇爾計劃獎學金於英國牛津大學攻讀國際關係博士。他的報導與分析常發表於《紐約時報》、《紐約客》、《外交》等媒體。本文選自作者新著《民主的弱點:民意,如何成為世界強權操弄的政治武器》(堡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