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畢業不久的年輕人,有著建築與景觀設計的背景,他們希望打造一座巨型三維度鞦韆,讓大孩子可以尋回兒時在鞦韆上放鬆盡量擺盪的美好記憶……
-一位在法國學習表演藝術五年的台灣默劇工作者,希望將兒時家中雜貨店的記憶打造成大型立體書,並用默劇讓六年級以前的朋友找回記憶中濃濃的古早味……
-一位設計師,思考著人們的「溝通」可以演繹出哪些驚人創意,尋著兒時每個人都會做的「傳聲筒」記憶,希望打造一個“no phone room”,讓人們在裡頭藉著有趣的任務遊戲,重新思考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溝通溫度。
這些存在於夢想家腦袋中的藍圖,並不是放在電腦檔案中的計劃書,他們是「2016 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的三名製作費得主,在臺北文創為鼓勵創作而搭設實現平台的機會中,三項讓人驚喜的創意猶如美夢成真,座落在臺北文創文化廣場中,讓民眾可以靠近、嬉遊、體驗。

滿滿的好點子,讓評審大傷腦筋
按著記憶地圖游走,你會走到什麼樣的地方?看見什麼樣的風景? 2016 年「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的主題即為「記憶。狂想」,繼去年三項優選作品包含「Project Carrier」打造未來月台、「移動式互動故事劇場」讓故事可以帶著走,以及「跳舞吧!畫畫人」集體創作裝置,今年的天空創意節,繼續幫助青年夢想家將腦袋中的創意落實。
比起去年,今年報名的作品更是去年的 1.6 倍,徵件創意之多、內涵豐富,讓評審大傷腦筋,在嚴選過程中既掙扎又痛苦;而從 204 件作品中精心挑選出的三件作品,好玩、創意、讓記憶有機會得以回味及翻新……都是這些作品的特色!當然,隨著徵件作品倍增,遺珠之憾也有亮點,因此今年另外增設十組「好點子獎」,同樣在廣場展示計劃概念的說明,鼓勵更多的夢想家發揮創意。
搖擺、回味、溝通,在參與之中,深刻感受記憶的不同面向

百萬得主「城市搖擺─XYZ嬉遊中」,是由一群志同道合朋友所組成的「彡苗空間實驗」所提案,他們是樂美成、徐士閔、羅開與鄭又維,兼具建築和景觀設計專長。兒時記憶,總少不了鞦韆上盡情瘋玩的景象,但隨著年紀增長,鞦韆再不屬於世故大人,找不回那樣自在、舒暢的感受。
這項由創作者形容是大型遊樂器材的巨型鞦韆,有 3 組單人座與 3 組雙人座,在廣場中像是張開雙臂歡迎大小朋友,無論是鞦韆的選擇(單人獨享、與陌生人雙人共遊、與家人朋友共遊)、擺盪的方式;而整組設計也不只是重現兒時的輕鬆自在,更建構出人與人之間意外碰撞出來的交流,讓人們暫時回到從前沒有那麼防衛及冷漠的關係中,盡情嬉遊。

「野孩子肢體劇場」的團長姚尚德,則是重現小時候家裡開的雜貨店,以幽默的默劇演出方式讓「阿母的雜貨店─和氣商行」搬上這個特別的戶外舞台;舞台背景則是劇團統籌郭怡孜特別打造的立體書,360 度的立體書空間,讓觀眾可以隨著演員的演出移動。
立體書中的雜貨店場景,充滿著許多人熟悉的物件,像是消逝在時代洪流中古早味零食、吊繩曬著的乾貨、舊式大同電鍋等等;默劇的內容更加入民歌、葉青歌仔戲、靈芝草人這種時代群體共同記憶的元素,召喚著五、六年級生的懷舊魂,更能藉這個機會讓這個年齡層的父母,有機會和孩子說說自己的成長故事,讓孩子更加認識父母的童年。

「no phone room─99種傳遞訊息的方法」,由「璽喜設計公園」的創辦人洪璽甫打造一間必須交出手機才能進入體驗的房間,房間的鮮黃色亮麗外型,上面充滿了可傳遞訊息的傳聲筒。
有感於隨著科技的進步,溝通工具便利又即時,人們卻越來越感受不到溝通的溫度,一個表情符號背後傳遞的情緒真貌究竟為何?似乎越來越看不清……在放下手機、無法仰賴它的情況下,這間看似限制的房間,卻是給了極度的自由,體驗遊戲的民眾可大肆發揮創意,利用房間內的素材,達成遊戲任務。
今年的「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除了從 10 月 20 日至 11 月 13 日,每日從上午 11 點至晚上 8 點可以在臺北文創一樓廣場看到三項精彩作品的聯展,期間每個周末還有「記憶嘉年華」活動,像是「手手古著市集」、「台語懷舊電影院」,以及 Swing Dance 演出及免費教學的「搖擺爵士復古舞會」。 (相關報導: 百萬策展扶植文創 《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網羅新世代的記憶狂想 | 更多文章 )
社會的時間在流動,個人的時間也在流動,在這些流動中,所有的過去終究成為記憶片段,我們多久沒有將它翻出來回味了呢?為期二十多天的 2016 年「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登場,將帶著你進入一場不只懷舊的奇幻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