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盪不安的時刻會改變你,改變你的生涯軌跡,形塑你的性格。關於種族不公不義與美國黑人的議題,總統的言論與行為嚴重傷害了我的核心價值與信念。我必須遵循自己的良知,辭去國務院立法事務助理國務卿一職。」
──瑪麗.伊莉莎白.泰勒
今年5月25日,美國明尼蘇達州黑人男子佛洛伊德(George Floyd)遭白人警察當街活活虐殺,8分46秒的行刑影片引發全美示威抗議,暴力衝突迭起。面對亂局,白人至上主義(white supremacy)色彩鮮明的川普總統完全無意扮演安撫人心、療癒傷口、探究問題、溝通歧見、推動改革的角色,而是高舉「法律與秩序」(law and order)大旗,揚言開槍射殺劫掠的「惡棍」、派軍隊上街對付自己的同胞。
少數族裔官員如何面對一個種族歧視的總統?
對此,華府高層少數黑人官員之一、國務院立法事務助理國務卿(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Legislative Affairs)泰勒(Mary Elizabeth Taylor)18日向國務卿龐畢歐(Mike Pompeo)遞出辭呈。泰勒今年才30歲,但是曾在國會、白宮與國務院歷練,受到共和黨層峰器重,被視為明日之星。只是這位「明日之星」顯然無法忘卻自己的根本,也將良知置於仕途之上。

泰勒算是「根正苗紅」的共和黨與保守派,母親克莉絲汀(Kristin Clark Taylor)曾在老布希總統(George H.W. Bush)時期擔任白宮媒體事務主任,她自己從知名女校布林莫爾學院(Bryn Mawr College)畢業之後,成為聯邦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的重要幕僚,與多位參議員建立良好關係。
根正苗紅的共和黨與保守派後起之秀
2017年1月川普上任之後,泰勒轉進白宮,負責總統提名人事,曾經輔導(shepherd)400多位被提名官員通過參議院行使同意權的考驗,包括聯邦最高法院(SCOTUS)大法官葛薩奇(Neil Gorsuch)、中央情報局(CIA)局長哈斯佩爾(Gina Haspel)、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以及她後來的長官龐畢歐。
2017年3月,泰勒陪同葛薩奇出席參議院聽證會期間,亮麗的外型與落落大方的表現曾在社群媒體引發「暴動」,無數美國鄉民跪問:「她是誰?」儼然成了美國版的「學姐」。
2018年10月,泰勒獲參議院一致同意出任國務院立法事務助卿,12月宣誓就任時,監誓者正是葛薩奇。當時泰勒為這個職位寫下2項記錄:最年輕、第一位黑人女性。任職國務院期間,泰勒負責龐畢歐與國會聯絡事務,工作相當吃重,但頗受政壇保守派好評。
「我會陪伴著你們」……一個難以維繫的承諾
佛洛伊德遭虐殺10天之後,6月3日,泰勒向她60位部屬發送訊息表示:「佛洛伊德遭到殘酷殺害,以及近來幾樁美國黑人的死亡事件,徹底震撼了我們的國家。每當這類駭人聽聞、草菅人命的事件發生,我們就再次體認到,國家的深刻傷口仍未癒合。我們的團隊如果有人受到傷害,請務必要知道:你們並不孤單,你們被看到、被認知、被聽到、被支持,我會陪伴著你們。」

佛洛伊德事件掀起美國轉型正義風潮,南北戰爭(Civil War)期間死守黑奴體制的南方邦聯(Confederacy)成為眾矢之的,許多以南軍將領為名的軍事基地考慮改名,但川普日前表明「休想」。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川普第一場選舉造勢大會選在奧克拉荷馬州的土沙(Tulsa)舉行,也就是1921年5月「土沙種族大屠殺」(Tulsa race massacre)發生的地方。
川普言論與行為造成的傷害,顯然讓泰勒無法維繫「我會陪伴著你們」的承諾。 (相關報導: 為什麼佛洛伊德之死,會引爆美國與全球反種族歧視起義?「民族大熔爐」假象之下的騷動與絕望怒火 | 更多文章 )
對於高層官員突然離職,國務院至今拒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