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拉伯之春」中被推翻的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二月二十五日病逝,享壽九十一歲。穆巴拉克晚年面臨挪用公款、殺害示威者等多項訴訟,在軍政府庇護下全身而退。他當年下台讓埃及一度露出民主曙光,但五千年來的首位民選總統穆爾西卻再度遭軍方推翻,穆巴拉克身後又獲新獨裁者風光大葬。埃及的民主之路依然漫長。
獨裁者穆巴拉克(Mohamed Hosni Mubarak)是當代埃及在位時間最久的領導人,一九八一年總統薩達特(Muhammad Anwar el-Sadat)遇刺身亡,時任副總統的穆巴拉克順勢即位,從此開啟他在埃及近三十年的漫長統治。

這位領導人奉行一黨專政、高壓統治,他個人奢華的生活與埃及國內日益嚴重的貧困與腐敗形成強烈對比。不過穆巴拉克選擇與鄰國以色列和平共處,對伊斯蘭極端分子則是鐵腕整肅,這些舉措頗對西方列強脾胃,也讓這位獨裁者靠著美援站穩執政腳步。

二○一○年十二月,北非的突尼西亞發生「茉莉花革命」(茉莉花是突國國花),這波對腐敗政治與專制政權的示威浪潮,當年也在埃及開花結果。數十萬年輕人在開羅的解放廣場等地抗爭十八天,加上軍方倒戈,穆巴拉克一一年二月終於宣布下台。埃及阿拉伯共和國自一九五三年成立以來,從納賽爾(Gamal Abdel Nasser)、薩達特到穆巴拉克都是獨裁軍頭當政,直到權傾一時的「最後法老」垮台,埃及才終於看見民主曙光。

不過穆巴拉克並未像突尼西亞前總統班.阿里(Zineel Abidine Ben Ali)流亡異鄉,也沒有像利比亞強人格達費(Muammar Gaddafi)死於非命,而是公開宣示:「直到入土那天,我都不會離開埃及。」由於穆巴拉克下台時已是年逾八十的老人,即便他從訴訟中幾乎全身而退,並在開羅北郊靜度餘生,但「埋骨埃及」的一天終究沒有讓他等太久。今年一月二十一日,穆巴拉克因腸阻塞入院,術後狀況不佳,二月二十五日因心腎衰竭逝世。這位九年前被人民與軍隊趕下台的獨裁者,想必身後非常淒涼吧?

不,恰好相反。
由於穆斯林向來有「速葬」傳統,穆巴拉克過世第二天就匆匆下葬,但他的移靈隊伍竟由埃及的國家儀仗隊負責。除沿途幾公里都有軍警維安,更有六駕馬車運送靈柩,身穿軍禮服的八位衛兵踢著正步跟隨前進。現場施放二十一響禮炮,還有士兵捧著他的軍功章隨行。現任總統塞西(Abdel Fattah el-Sisi)為首的軍政高層也身著正裝,表情肅穆地送葬。沿途更有民眾高舉穆巴拉克肖像,對他的過世深表哀悼。
這是怎麼回事?
九年前席捲北非、中東的「阿拉伯之春」,雖然一度撼動阿拉伯世界的獨裁體制,但令人遺憾的是,最後僅有突尼西亞實現民主轉型,其他國家如敘利亞、葉門、利比亞,不是陷入長期內戰,就是重回獨裁老路──一二年五月舉行總統民選的埃及就是一例。埃及首位民選總統穆爾西(Mohamed Morsi)掌權後不得人心,埃及民眾為此再次走上街頭。

一三年七月三日,時任埃及國防部長、陸軍元帥塞西發動政變,將穆爾西逮捕監禁,執政的「穆斯林兄弟會」被認定為非法組織,軍政府的血腥鎮壓竟比穆巴拉克時代還要兇殘。由於穆巴拉克身上還有貪腐官司未了,根本沒有資格接受崇隆的軍事葬禮,但同樣靠槍桿子執政的塞西,顯然希望民眾記住高壓統治者的權威。 (相關報導: 獨裁統治埃及近30年,卻因「阿拉伯之春」革命垮台 「最後的法老」穆巴拉克91歲死亡 | 更多文章 )
中東、北非的年輕世代憑藉網路串聯籲求民主,掀起了阿拉伯之春的抗爭浪潮,但這些年輕人與中產階級終究對抗不了掌握「槍桿子才是硬道理」的舊勢力。穆巴拉克過世前幾個月,塞西政府才又血腥鎮壓埃及街頭的反貪腐抗爭,逮捕數千人以儆效尤。分析家認為,塞西掌權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確保當初推翻穆巴拉克的抗爭不會再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