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錫輝觀點:八二三砲戰的超前佈署

作者回憶發生在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戰事。(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前言:國軍整編擴充砲兵部隊

1954年沒有人能夠預料到1958年會有「八二三砲戰」,但若是沒有1954年的部隊整編及擴充砲兵部隊,能否挺住「八二三砲戰」都會有疑問。

「八二三砲戰」時享譽最高的俞大維先生,是中華民國第8任國防部長,1954年9月20日至1965年1月25日,為期長達10年,他不是國民黨籍,非黃埔軍校體系出身,歷任國防部長中,只有他是官階陸軍中將的唯一國防部長,但卻領導陸軍上將,非常獨特。1954年的部隊整編及擴充砲兵部隊,奠定「八二三砲戰」的勝利基礎,國防部長俞大維先生應該居功厥偉。

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M594-155公釐加農砲」是從南投縣集集鎮的兵整中心北運。(台北市政府)
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M594-155公釐加農砲」是從南投縣集集鎮的兵整中心北運。(台北市政府)

台南師管區砲兵第一團及砲兵第二團

1954年部隊整編,擴充砲兵部隊,各軍設砲兵指揮部,直轄4個砲兵營。當時缺乏砲科軍官,遂抽調大批陸軍官校24期步兵科畢業軍官,至砲兵學校接受初級軍官班訓練改敘砲科軍官;並且因為新建砲兵部隊缺乏兵員,破天荒的特別在台南二王地區新建營舍,成立台南師管區砲兵第一團及砲兵第二團,各團設3個營9個連負責管理補充兵,團本部除正、副團長及一般參謀外,編制非常特殊,另設總教官室,區分為觀測、射擊指揮、通信、砲操等組,配置教官、助教負責授課訓練,除正常薪資外比照砲兵學校享有教官(助教)加給。那時候軍人待遇菲薄,少尉月薪台幣110元、中尉130元、上尉150元,但是教官加給台幣200元、助教加給台幣120元,可見當時的不正常現象,也可以說明當時政府對擴充砲兵部隊的重視,不惜違反常規。

教官來自各部隊或砲兵學校,助教則由陸軍官校25期畢業生授少尉官階,派60位至此新成立單位服務擔任助教。補充兵訓練3個月為1期,1年後,1955年擴充砲兵部隊任務完成, 台南師管區砲兵第一團及砲兵第二團解散,助教改分派至各軍砲兵部隊。此時再加上陸軍官校26期畢業生分發至部隊,各軍擴充砲兵部隊,編制上官兵已經大致足額完成。

第三軍砲兵指揮部轄4個砲兵營,618、619營裝備105公厘口徑榴彈砲,620、621營裝備155公厘口徑榴彈砲。1955年9月,筆者由台南師管區砲兵第一團改派在619砲兵營第二連服務。第三軍砲兵指揮部各砲兵營經過日常操練及2次火砲射擊訓練後,於1956年調住金門島擔負戍守任務,改稱為第八軍砲兵指揮部,郝柏村將軍擔任指揮官,各砲兵營番號不變。

1957年9月,金防部為統一事權,將金防部砲兵組、第八軍六八八砲指部合編成為金門防衛司令部砲兵指揮部,由軍砲兵指揮官郝柏村少將兼任,轄各砲兵營及600砲兵群。(郝柏村將軍於1958年8月7日調任第九師師長戍守小金門,金防部砲兵指揮官由王興詩少將接任)。 (相關報導: 立院女戰神病倒了!陳玉珍自爆要住院10天:身體在跟我抗議了 更多文章

八二三砲戰

1956年9月筆者在砲兵學校初級軍官班訓練結業前,原屬部隊已調往金門駐防。結業後即前往金門第六一九砲兵營歸建。郝柏村將軍擔任軍砲兵指揮部指揮官,第六一九砲兵營由郝將軍直接指揮。初期擔任第二連連附職務,負責在夜間對廈門和大磴島之間的橋樑建築工程進行不定時的干擾射擊。後來移防到洋山村,改任第三連連附職務,監督構築火砲水泥掩體。很特別的是,副連長董玉玲較有經驗,卻被派到建造「柏村國民小學」施工隊當隊長,連長盧光義調營部作戰官,據說與督導建造「柏村國民小學」有關。原勤務連連長周純久上尉調為第三連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