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社會企業在全球蔚為風潮,透過商業模式來解決某一個社會或環境問題,例如提供具社會責任或促進環境保護的產品/服務、為弱勢社群創造就業機會、採購弱勢或邊緣族群提供的產品/服務等,充滿人情味的台灣寶島,這一波的趨勢中,更不乏許多熱心人士,如雨後春筍般的設立了許多新興的社團或公司法人來解決各種社會問題。
中華民國悠活有機農業關懷協會自許為社會企業的一份子,昨天下午於桃園大溪安親農場舉辦「智輪電商有機農夫計畫」的課程開訓典禮,由桃園縣文化局木博館代表與桃園縣李柏坊議員蒞臨致詞,這是台灣首個結合有機農業與弱勢關懷的社會企業商業模式,重金禮聘知名互聯網電子商務以及身心靈啟發師資,透過兩個半月的密集課程,讓脊髓傷友在職能訓練後能透過使用智慧型手機,成為有機農產品的微農電商。
協會更為脊髓傷友募集了初始的有機農產品供貨廠商,以及願意長期訂購的團體客戶群,為脊髓傷友打通了微農電商起頭的產銷通路,希望能協助其擁有重新生活的自信與能力,實為難能可貴又多贏共生的社會企業商業模式。
微農電商 讓有機農業動起來
理事長洪錦民表示,脊髓傷友從醫院回家後要面對共同一件事 即是如何支持未來復健與許多生活所需的經費來源,台灣目前有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在協助脊髓傷友重建及職業訓練,但是服務能量仍有不足,在有次探訪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的機緣下,發願要協助這些脊髓傷友自立自營。
而這個想法的執行過程卻是困難重重,從社會企業商業模式的發想,到實際課程的舉辦都是難關,例如申請復康巴士讓脊髓傷友能夠前來上課的過程,就是漫長艱辛的工作,首先是復康巴士不易申請,接下來又遇到地方政府臨時收回談好的上課場地,「現在如果有願意能提供30人左右無障礙教室的熱心單位,真的很歡迎與協會聯繫」 洪錦民收起笑容嚴肅的說。 (相關報導: 台灣的「有機」跟國外不一樣?這種「超保守」的標示法,可能不一定有好影響… | 更多文章 )
昨日熱心參與龐雜協辦工作包含環河扶輪社、大同老人基金會、農悅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優事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宏國德霖科技大學會展活動管理系、傳貴宏業生機有限公司、有機園有限公司、菓實生態文化企業社...等團體皆一致表示,中華民國悠活有機農業關懷協會為了脊髓傷友設計的「智輪電商有機農夫計畫」,商業模式可以說是種領先式的創新,多數的社會企業是以弱勢族群為市場,先天市場規模使得社會企業難以能以永續經營,而「智輪電商有機農夫計畫」結合扶輪社友及多種有機農產品以及電商平台,提供給傷友們一個最快速的管道能夠擁有彈性工時與上班收入的機會與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