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只是賣書!這對夫妻開書店、辦書展、向圖書館贈書,只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飽嘗書香氣息

(圖/匠心文創)

在台灣,學校有圖書館被視為理所當然,因為這是教育的根基;但在台灣以外的貧窮地區,圖書館只是奢華的夢;而「《小紅帽》慈善閱讀推廣計劃」,便是實現夢想的仙女棒。

「2018年,我們第一次到菲律賓舉辦大野狼國際書展,」大野狼國際書展創辦人之一的黃麗英敘述,馬尼拉裡有座市立小學的校長,他在國小時希望學校有座圖書館,但是等到他長大回來當校長,校園裡的圖書館依然付之闕如。

為了幫助這座小學,菲律賓當地的NGO(非政府組織)幫這間小學蓋了圖書館,裡面有全新的書櫃和閱覽室;而大野狼國際書展則啟動了「《小紅帽》慈善閱讀推廣計劃」,送進數百本全新的英語書籍,讓閱覽室的充滿書香,學生的未來也變得閃亮。黃麗英說:「校長非常非常感動,他一邊拭淚一邊向我們道謝」。

不能小看書本給孩子帶來啟發

同樣是2018年,台灣走入已開發國家之林,我們很難想像南方的鄰居印尼、菲律賓還有許多十分貧苦、亟需幫忙的人們,而送一本書,就可能改變這些孩子的未來。台灣其實也面臨嚴重的教育不均,雖然國民教育普及,但孩子所能接受的教育品質,與家庭背景息息相關。

「書對我們來講,或許是平常容易接觸到的知識,但是對落後地區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啟發、一個目標、一個夢想。」黃麗英用自己的人生做解釋。出生新加坡的她家境並不寬裕,父母也都不會說英文,「7、8歲的時候,我的學校成績不錯,上課也認真聽講,但老師問的許多問題我卻答不出來,而身邊的同學則能應答如流;為什麼呢?」

家庭環境的差異是主要原因。其他小朋友家中有很多種類的課外書籍,補充了課堂以外的知識,「這些書在新加坡一套都是上千新幣,」黃麗英感嘆,以往教育書籍是富裕人家才能享有的特權,但她覺得教育不該是有錢人才負擔得起,而是每個小孩子都必須享有的權利。「我希望人們來到大野狼國際書展,不只是買書給自己,還能夠多買一本書送給朋友、親戚、慈善機構,送書可以為世界帶來希望。」

(圖/匠心文創)
(圖/匠心文創)

本計畫由顧客自發性的捐贈

「即使是經濟狀況較好的馬來西亞,也需要《小紅帽》慈善閱讀推廣計劃。」黃麗英憂心地說,有許多學校依然沒有圖書館。目前的《小紅帽》慈善閱讀推廣計劃,在各國的大野狼國際書展上皆有推行,會場上有書籍捐贈櫃檯,由顧客自發性地捐贈書籍。結合民眾的力量、把愛心捐出去,幫助有需要的弱勢兒童,大野狼國際書展準備好孩子喜歡的書,並由消費者去挑選,「無論是捐2千本、3千本,都是一本一本累積出來的。」

當大野狼國際書展來到英文書籍極度缺乏的緬甸,當地政府提出一個名為Save the Library:「拯救圖書館」的活動,由大野狼國際書展捐出書籍,送到政府設置的閱覽室及學校圖書館。

《小紅帽》慈善閱讀推廣計劃的原始精神

「《小紅帽》慈善閱讀推廣計劃的本意,是希望幫助更多弱勢孩童,而且是幫到底、給予最多的幫助。」對貧窮的孩子來說,他們缺乏資源,但不代表他們的資質就比較差,若是給予相等的資源,原本貧窮的孩子也可能超越條件好的孩子。 (相關報導: 學習與自我造就,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他擔任國小老師20幾年,始終深信並堅持這個理念 更多文章

在2018年,大野狼國際書展合作的對象是失親兒福利基金會,對方起初只提出200本書的需求。黃翊軒說:「我一直鼓勵他,每個失親兒的據點都要有一個可以放書的地方,讓弱勢兒童的教育獲得更多幫助;200本書分散到14個據點、每個據點就只剩幾本書了──或許是台灣人太客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