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檸檬才不是念ㄐㄧˊ!手搖飲崛起前紅遍大街小巷的台灣飲料,發跡地原來是這裡

金桔檸檬生津止渴,是夏日的熱門飲品,但手搖杯崛起後,便漸漸從飲料市場的熱門排行中消失。(圖/取自Pixabay)

台灣盛夏,熱氣氤氳,路面沸騰,腦袋腫脹。

為了躲避酷熱走在騎樓下,恍惚之間,我斜眼撇過一縷金光,經典塑膠大桶,底座橘色鮮明,上下綠圈環繞,中間洋洋灑灑寫下四個大字:金桔檸檬。

光是眼瞧,就能體會到所謂的生津止渴,暑意瞬時消失大半。

想當年,金桔檸檬從南部一路北征而上,幾乎大街小巷都有著醒目的壓克力大桶,小車攤前經常絡繹不絕,連阿佐的家母,因為家中三兄妹都非常鍾情那股酸甜滋味,還特別上果樹行,添購了一盆金桔果樹,自信嚷嚷著要給我們這群猴孩子手工製作愛是唯一添加物的健康金桔檸檬。

啊,那是多久之前的回憶,自從手搖杯新世代崛起之後,曾經紅透台灣半邊天的金桔檸檬,竟然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消失在台灣飲料的熱門排行中

金桔(圖/Ian McKellar@flickr提供)
金桔檸檬曾經紅透半邊天的常見飲品。(圖/取自Ian McKellar@flickr)

金桔不是念金ㄐㄧˊ是金ㄐㄩˊ

阿佐身為指考國文頂標、基測國文差點滿分的國文小老師,也是直到2020年才知曉,原來金桔讀作金「ㄐㄩˊ」而不是金「ㄐㄧˊ」,簡直是莫大的羞辱!

雖然阿佐一度以為是不是在年幼時期,不曉得哪位台灣國語腔調很重的長輩教我說這個詞的,導致這數十年來的大錯,不過經過資料調查的結果,似乎讀作「ㄐㄧˊ」頗有深意。

普遍來說,我們印象中的金桔檸檬,裏頭小小的金桔是綠色偏酸的,故又稱酸桔或四季桔;與此同時,恰巧有一個跟它念法相同,卻是不同種類的「金橘」狹路相逢,此款金橘又名為金柑或金棗,也就是我們到宜蘭旅遊的時候,遊覽車都會把我們丟包在一間名為「橘之鄉」的金橘工廠,是產出大批黃澄澄甜滋滋金橘蜜餞的聖地。兩者音同形異,最主要的外觀差別在於金桔圓滾滾,金橘長橢圓,風味全然不同。

「ㄐㄩˊㄐㄩˊ」復「ㄐㄩˊㄐㄩˊ」,不如念金「ㄐㄧˊ」。

也許就是這般巧合,在1990年代開始北進的金桔檸檬,不僅在台灣散播名氣,還被各家飲料大廠相中,製成便利商店的罐裝飲料,一夕暴紅的名聲遠超過蜜餞金橘,為了方便讓廠商叫貨、消費者區分,乾脆有邊讀邊、以訛傳訛,自此人稱金「ㄐㄧˊ」檸檬問世。

當個勇敢的M型台灣人

台灣飲料市場,總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局面,就跟韓國歐巴一樣,總是不斷輪流稱霸,去年孔劉今年李敏鎬明年玄彬這般交替著。

曾經,金桔檸檬簡直就是熱銷全台灣飲料界的歐巴,叫人看見就口水直流,清涼退火。

檸檬(圖/pyntofmyld@flickr提供)
屏東九如是台灣重要的檸檬產地之一。(圖/pyntofmyld@flickr提供)

金桔檸檬的發跡,始於台灣南部,據說第一家老店在1960年代的高雄早已展開。原因無他,完全憑藉產地便捷之利,畢竟位在最南梢的屏東九如是重要檸檬產區之一,起初盛行的檸檬汁,大多數檸檬原料都是來自此地。

常言道,食材成本的控管,是餐飲業能否活命的關鍵。阿佐用性命向各位擔保,以曾經負責農產品採購案數年的經歷來看,檸檬的產地價格簡直是數一數二的雲霄飛車等級,暴漲暴跌的速度比溪水還快,在此誠心奉勸各位,心臟不夠大顆可千萬別碰農產銷售。 (相關報導: 台灣手搖飲料排名出爐》10間網友最推薦「小農鮮奶」手搖飲料店,好喝必點清單一次公開 更多文章

一杯飲料價格不過幾十塊,成本變動太過浮動完全不是好事,特別是檸檬成本過高的時候,又不能隨便調漲飲料售價,否則老主顧會森氣氣。時而入不敷出該怎麼辦呢?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想想替代方案,金桔貌似是個好選擇,一來價格相對穩定,屏東九如亦為產區,二來金桔小歸小,但酸度十足,夠勁夠味,與檸檬格外搭調,丟幾顆下去,看起來又小巧可愛,於是拍板定案,金桔加檸檬蹦出新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