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真能拖垮中國經濟?日本、歐洲必須加入美國陣線,但他們離不開人民幣

貿易戰真能拖垮中國經濟?(AP)

除了降低中國的地緣政治威脅,抑中的第二項潛在好處必須是能增加「抑中聯盟」的經濟利益。如果中國的經濟量體如眾所預期的持續增大(例如每年5%),而且能與大家共存共榮,中國威脅論對「抑中聯盟」成員的影響力將下降許多,抑中的經濟利益必然會小於與中國合作發展。

俄國、越南及日本算是中國的宿敵。中俄關係在1969年珍寶島戰役時降至冰點,1990年俄國承認珍寶島歸屬中國,2004年中俄達成了關於黑瞎子島的協議,全部邊界問題才獲得解決。有趣的是,美國在1970年代開始與中國接觸,幫助了美國對俄國的冷戰及中國對抗俄國,但是時過境遷,美國多年經濟制裁俄國及掀起中美貿易戰,卻出乎意料幫助了現代中俄關係的改善,現在的中俄關係算是「史上最好的」。

2018年時中俄貿易占俄國總貿易額的15.5%,卻只占中國的0.8%。以前中國對俄國的進口大部分與軍事裝備有關,現在中國已愈來愈軍事自主,俄國因此很希望增加出口農產品及原物料至中國。拜登已於2021年6月與普丁會面,希望降低美俄緊張關係,能夠全力對付中國,但在地緣政治及經濟利益方面,美國已經無法像在1970年代以「與中國關係正常化來協助美俄的冷戰」這樣的方式與俄國合作對付中國。

中共於1950年至1975年間支持越共鬥爭南越及美國,但中越在1975年越戰結束後交惡,越南開始倒向蘇俄。1978年,越南和蘇聯簽署《越蘇友好合作互助條約》,並侵入柬埔寨,推翻了親中的紅色高棉政權,直到1989年越南自柬埔寨撤軍。

1990年代至21世紀初期,中越逐步解決了關於北部灣地區的邊界和領海主權問題,雖仍偶有南沙群島主權的爭議,但兩國關係已經開始改善。越共現在師法中共的改革開放,有助於拉近兩國人民及政府的關係,兩國的貿易額已由1991年的三千多萬美元提高到2020年的1,000億美元,中國成為越南第一個千億美元貿易夥伴,中國也是越南的第三大外國直接投資者,僅次於新加坡與南韓。

越南正在逐漸「部分」取代中國成為較小的世界工廠雖然因歷史糾葛而使越南對中國的投資有疑慮,但越南與中國的供應鏈愈來愈緊密結合是必然的趨勢。越南生產的商品在大陸銷售或者在大陸加工再銷售,將是越南成長的重要途徑。

20世紀日本對中國的傷害一直是中日關係的重要陰影。20世紀初,日本為八國聯軍一員,開始殖民中國,但是讓中國人最難以磨滅的悲痛記憶是日本侵華。中國打了八年對日抗戰,保守估計,日本殺死了大約600萬中國軍民。在這種血海深仇下,戰後中國沒有要求日本賠償。而在1979年至2005年間, 中國是日本的官方發展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簡稱ODA)的最大受益者;截至2018年日本停止提供中國援助時,日本以貸款、無償援助、技術合作給中國的援助總額達324億美元。 (相關報導: 中國將成為下一個新加坡?政大教授:新加坡已證明,經濟現代化可與一黨專政融合 更多文章

2010年後日本大量投資中國,截至2019年,日本是中國的最大外資直接投資國,總額達1,160億美元,僅2019年就有1,000家日本企業在中國新設。雖然經貿關係愈來愈密切,日本與中國人民的相互觀感仍極負面,雙方大概只有5%人民具有正面觀感。儘管如此,自從安倍政府推動增加接受新移民以來,中國留學生還是成為日本新移民的大宗。2018年日本接受的移民數量中,中國人占第二位;至2021年,日本的中國移民人口已占日本總人口的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