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專業證照都沒有 漁民團體竟開口要求風電業者「保證就業」

外國業者投入台灣離岸風電,觀察重點還是技術移轉。(資料照,EOLFI提供)

台灣離岸風電遴選入圍廠商將趕在今年底取得電廠籌設許可,根據《離岸風力發電規劃場址申請作業要點》,業者必須繳交6項文件,其中包括漁政單位「漁業權」審查許可,據了解,由於「漁業權」係漁會團體所把持,各縣市漁會團體針對離岸風電業者已經開出了諸多「回饋」條件,根據農政單位透露,漁會除要求離岸風場後續維運的運補工作由當地漁船提供外,還要求風電業者提供「保證就業」名額,給設籍在該縣市家庭子女。

台灣離岸風電明年起進入緊鑼密鼓的建設期,由於離岸風電「先遴選,後競標」政策,讓第二階段競價開出了每度2.5元的低價,和今年度躉購費率5.84元存在巨大落差,能源局方面在社會壓力下,明年勢必得大幅調降躉購費率,因此,第一階段入選的7家業者,為了享受每度5.84元的躉購費率,目前都在都趕在年底前完成電廠籌設。

不過,麻煩的是,業者要完成電廠籌設,必須準備6項文件,根據《離岸風力發電規劃場址申請作業要點》,籌備處或發起人之一自有資金比例,除了必須達總投資額比率5%以上之外,在籌設期間各階段自有資金也必須承諾達一定比率。業者同時必須取得飛航、雷達、軍事管制、船舶安全、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漁業權及礦業權有關單位意見書。

能源局官員表示,業者將籌設文件送地方政府審議之後,由於離岸風場開發涉及《海岸管理法》,相關申請案還必須報請內政部營建署審查通過。

政府設限 避免業者引進外勞

據了解,為了落實離岸風電「本土化」政策,政府要求風電業者,除非國內承租不到船舶(例如工作船),否則不得自國外引進船舶與運維人員,交通部官員解釋,上述規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避免得標的7家廠商,以國內「缺工」為由,引進外籍勞工。

然而,眼看離岸風電明年的建設就要展開,國內風電的海事工程人力,迄今卻尚未到位,即便是官方的台灣港務公司也是如此。

本土船商穩晉的電纜工作船。(尹俞歡攝)離岸風電、風機、風場
離岸風電的建設明年展開,國內風電的海事工程人力,迄今卻尚未到位。圖為本土船商穩晉的電纜工作船。(資料照,尹俞歡攝)

台灣港務公司主管表示,台灣目前海上作業的海事工程人員極度缺乏,就連港務公司操作拖船與駁船的員工,多是在港內作業,港勤公司因為是國營事業,薪資綁得很死,以往台灣沿海發生海難,港務公司出船救難後,立法院對於港務公司編列救難獎金都予以刪除,導致該公司船員前往港區以外的海上作業意願低落。

「如果以民間船舶公司慣例,船員如果出港外工作,薪資待遇就是適用出海的薪資,民間一個船長一個月開價10萬元稀鬆平常,但港務公司如果薪資訂太高,會被當成肥貓打!」

然而,台灣真正有能力海上作業的人力雖然極度欠缺,卻一點也不影響地方漁民團體「占缺」的熱忱。

漁業團體提「回饋」措施

據了解,第一階段遴選通過的7家業者,為了在年底取得籌設許可,目前都積極與各縣市漁民團體協商,各地漁業團體也提出相關的「回饋」措施。

漁業署官員表示,依據《電業法》規定,目前漁民團體除在離岸風場完成開發後,除了依法分配到「促協金」外,為了避免離岸風場成為過門不入的財神,漁民團體目前已經針對業者提出諸多「回饋」,甚至要求風電業者保留一定就業名額給該縣市子女。 (相關報導: 外商囊括離岸風電海事工程7000億大餅 為什麼台灣分不到一杯羮? 更多文章

據了解,離岸風電在興建期間與後續運維期間,都需要鄰近的港口提供資源的運補,但由於海上風場作業人員,必須具備足夠的專業技能,外國風電業者對於當地漁會竟提出「保障就業」的要求,都非常錯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