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服充氣、進水,工作11小時只喝一口水,NASA太空人道出太空漫步的危險多變

太空漫步是太空人最為危險的一項任務。(圖/三采文化)

隻身處在太空中!我和謝爾進行漫步任務,在國際太空站外將氨氣冷卻系統調回預設值,任務耗時7小時又48分鐘。

差不多自人類開始上太空以來,爬出太空船就成了勢在必行的一個目標。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其實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幻想:獨自漂浮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只靠著一條「臍帶」把身體連接在母艦上。不過太空漫步也是探索宇宙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能。從一艘太空船移動到另一艘太空船上;探索星球表面;維修、組裝太空船的外部設備(國際太空站特別需要)。這些都是長期太空之旅必備的關鍵能力。

史上首度太空漫步是於1965年由俄國太空人阿列克謝‧阿爾希波維奇‧列昂諾夫(Alexei Arkhipovich Leonov)完成。

阿列克謝打開黎明號(Voskhod)艙門,連著臍帶飄出太空艙,向莫斯科回報:「地球是圓的沒錯」。一秒鐘惹怒世界各地「地球平面說」的擁護者。這是蘇維埃太空計畫光榮的一刻,但在十二分鐘後阿列克謝便發現自己回不了太空艙了。不知是因為故障或設計不良,阿列克謝的太空服內充滿了氣,脹得無法穿過狹小的艙門,所以他不得不放出太空服內一些寶貴的空氣才有辦法爬回太空艙內。放出空氣使得太空服急遽失壓,阿列克謝險些昏了過去。

雖然太空漫步任務中某些挑戰已經慢慢被克服,但危險程度並沒有因此降低。就在幾年前,太空人盧卡‧帕爾米塔諾(Luca Parmitano)在太空漫步時,頭盔開始進水,此後太空人還得擔心在太空中溺死。太空漫步是我們在太空軌道中最為危險的一項任務變數太多,有太多設備、器材可能會出問題,工作步驟也可能出錯。我們在外面超級脆弱。

準備外出要花上好多時間。我們盡可能預先做好詳盡妥善的規劃,羅列出要執行的步驟以及工作順序,希望可以減少問題,提升工作效率和表現。我們準備好太空服,再三檢查幫助太空人在真空中保住性命的各部組件,然後整理、準備工作會用到的工具,這些工具都是特別為太空人量身訂做的,就算戴著笨重的手套,在零重力環境中也好上手。

我穿上尿布和太空服下的水冷衣,水冷衣和太空服連接上之後就會變成內建空調的長袖內衣。我對複雜工作的看法是,如果不能進度超前,就等於是落後了。我和謝爾花了一小時呼吸純氧,藉此降低血液中的氮濃度,避免得減壓症(潛水夫症)。龜美也是這次太空漫步的艙內工作人員,負責替我們著裝、控管預先吸氧的程序、控制氣密艙和艙內系統。龜美也的工作內容看似瑣碎,必須逐條核對清單中上百條的步驟,但他的工作對我和謝爾來說至關重要。沒有第三者的幫忙,我們根本不可能自行穿脫太空服,而且如果龜美也犯了最細小的錯誤,例如沒把我的靴子穿好,我很可能就會慘死。 (相關報導: 海豹部隊特種戰士、哈佛醫學院高材生、NASA登月太空人 韓裔美籍奇才金喬尼的動人故事 更多文章

我的太空服內建有生命維持系統,可以保持氧氣流通並處理掉我呼出的二氧化碳,還能讓冷水流過部署在我體表的管子,防止身體過熱。雖然在太空中沒有重量,但太空服就是很大一包,又硬又笨重,要掌控實在不易。

我滑入褲管中,龜美也協助我擠入堅硬的太空服上身。我的肩膀差點脫臼,手肘也伸到了極限。我把手臂推到太空服的袖子裡,再把頭穿過頸圈。龜美也替我接上水冷衣的繫帶,然後把褲子和上身接好、封住。每個配備之間的連接都很關鍵。最後一步是戴上頭罩。我頭罩上的觀察窗裝有菲涅耳透鏡,可以用來矯正視力,這樣我就不用戴眼鏡或隱形眼鏡。眼鏡很容易滑,特別是在使力做事、流汗時,戴著頭罩又沒辦法推眼鏡。隱形眼鏡是個選項,但我的眼球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