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Joe Biden)是否會延續川普(Donald Trump)對中國的強硬政策,是台灣民眾對美國新政府最關切的焦點之一。《華爾街日報》9日指出,拜登上任後將對北京保持強硬立場與相關制裁,而且會比川普政府更依賴包括台灣在內的美國盟友,希望藉由多邊協議一同施壓。一般預料,拜登政府也將更關注中國的人權議題,也會繼續限制中國官方對高科技產業的支持。
曾在歐巴馬政府擔任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目前為亞洲協會資深研究員的丹尼爾・羅素(Daniel Russel)對《華爾街日報》表示,拜登團隊目前關注的有兩件事,其一是與志同道合的民主盟友建立聯繫,其二是確保我們的政策與戰略根植於相同的價值,包括人權、民主與市場經濟。

川普偏好單邊主義,在國際談判桌上直接與對手兩兩談判,從習近平到金正恩都是如此。分析人士認為,拜登上台後同樣會延續川普開啟的美中貿易談判,但可能讓更多勢力加入,結果也更具可預測性。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指出,從策略上來說,與拜登合作會更輕鬆一些,不過從戰略上而言(與川普相比)差別其實不大。
《華爾街日報》指出,川普在2016與2020兩次總統大選都主打強硬對抗中國,不過在他擔任總統的四年時間裡,川普卻不斷吹噓自己與習近平的私人交情。川普對中國進口商品所實施的關稅壁壘,原本是想抵制北京種種不公平的貿易行徑,卻讓美國國內的勞工處於更糟糕的境地。

即使今年一月美中雙方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在保護智慧財產權與採購美國農業與能源產品算是略有進展,但「第二階段貿易協議」卻遲遲沒有下文,因為川普已經開始不斷指責中國未能遏止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美中兩國在外交與科技領域的分歧也越來越大,華為更是遭到抵制的首要目標。吳心伯指出,川普政府的做法已讓中國領導人開始提防,他不認為中美關係能夠回復到歐巴馬時期的狀況。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至今尚未對拜登的勝選表達祝賀之意。按照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9日在記者會上的說法,這只是因為美國大選的結果尚未得到官方確認,中方只是「按照國際慣例行事」。中國官媒《環球時報》認為,即便美國總統換人做,未來的對華政策依舊會保持高壓,而且可能會擴大到人權領域。不過川普對中國蓄意散佈新冠病毒的指責,或許可以藉由試圖轉向務實合作的美中對話稍加緩和。

丹尼爾・羅素指出,無論如何,華府與北京之間的貿易磋商都必須要有一個全新的開始,而且雙方的討論範疇也將不止於貿易事項。隨著拜登將在明年1月正式就職,屆時中國是否會履行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的採買承諾也將一翻兩瞪眼。今年前9個月,與貿易協議相關的美國出口商品,中國僅僅購買了588億美元,遠遠低於中方承諾的1080億,拜登政府也將據此重新評估對中國進口產品所課程的關稅。 (相關報導: 閻紀宇專欄:「療癒者」拜登如何面對7400萬選擇川普的美國人? | 更多文章 )
除了美中貿易磋商之外,拜登陣營透露未來將更著重多項核心議題上締結多邊協議。對於川普退出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如今拜登的幕僚不再強調美國將會重新加入,而是尋求其他的商業和戰略協定來向北京施壓。《華爾街日報》認為,川普政府曾要求各國加入的「淨網計畫」(Clean Network Program)就是一個拜登政府可能延續的作法,該計畫限制由中國主導的電信公司在5G網路扮演重要角色。

Taiwan's move to lift trade barriers is good for American farmers, ranchers, and our economy. Stronger economic ties with Taiwan also support our shared democratic values and our common commitment to regional peace and stability.https://t.co/yY7xAdaZSL
— Antony Blinken (@ABlinken) August 28,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