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建材實業今(9)日公布第三季財報,營收與獲利持續創新高!第三季合併營收為:47.06億元,稅後淨利達到7.38億元,為去年同期2.53億元的2.92倍。累計今年前三季稅後淨利達18.07億元,不僅是去年同期6.31億元的2.86倍,而且也超越去年全年稅後淨利的11.86億元,加上今年前三季的每股盈餘1.31元,也已超出去年整年度的0.8元,雙雙創下歷年的新高紀錄。
國產建材實業指出,近年來國產建材實業推動差異化競爭策略,不僅建構了混凝土產地到餐桌的大溯源龐複管理作業系統,充分掌握原料品質與成本優勢,同時也在該作業系統扮演關鍵樞紐的台北港埠巨型廠區中,以雲端科技解決方案取得優勢專利,加上近期又連續三屆獲得有工程界奧斯卡獎之稱的混凝土工程特優獎,奠定堅厚的企業競爭優勢。目前在台商回流與擇優出貨策略點燃優勢基礎下,讓國產建材的營收與獲利表現屢創新高。
今年前三季獲利遠遠超出去年整年度的獲利
國產建材實業第三季的合併營收為47.06億元,由於去年10月國產建材實業已經處分福建水泥,若與扣掉福建水泥後的41.68億元營收相較,營收增加5.38億元,年增12.91%。
其中值得關注的是獲利的部分,國產建材實業2020年第三季「稅後淨利」突破7.38億元(每股盈餘0.56元),是去年同期的2.53億(每股盈餘0.17元)的2.92倍;累計今年前三季(1~9月)的營收為132.0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22.32億元(不含褔建水泥廠營收)增加了9.71億元,年增幅度達7.94%, 而「稅後淨利」更高達18.07億元(每股盈餘1.31元),較去年同期的6.31億元(每股盈餘0.41元)增加了11.76億元,不僅是去年的2.86倍,而且也遠遠超出去年整年度的獲利11.86億元。

國產建材實業指出,國產建材成立超過一甲子,近年來持續進行企業競爭的差異化策略,特別是我們規劃了科技大未來,進行科技行控中心與解決方案的建置,科技行控中心如同宇宙航艦的控制首腦,科技指揮著龐大的海、陸運輸,多重的連結著國產建材集團所屬的砂石轉運樞紐「台北港埠通商」、與全台28個混凝土信賴廠區,成為一張非常具有科技神經且精細緻密的網絡系統。該系統不僅在台北港區的雲端科技行控應用獲得了專利肯定,而且也奠定了國產建材實業的競爭優勢。
實質與潛在利益持續挹注下,營運前景仍值得期待
國產建材實業強調,由於上述競爭優勢在台商回流實質建廠、全台高端廠辦混凝土需求強烈點燃下,加上國產安心建材履歷、以及擇優出貨的策略奏效,讓單價與毛利雙高的高端混凝土出貨量不斷大幅增加,所以國產建材無論是營收或是獲利,均表現的相當亮眼。
國產建材實業說明,由於台商回流力道強勁,眾多冠軍企業回台紮根,在全台各科學園區與工業園區積極實質建廠,而國產建材擁有業界最多的全台28個預拌混凝土廠,不僅能靈活調度、相互支援,還具備高供應能力,能在短時間大量澆築大型科技廠房與指標建案,以及協助科技廠房快速建廠,獲得台商回流九成指定使用,包括台積電南科、竹科研發中心、華邦電路竹廠、力晶科技銅鑼廠、台達電、宏達電、廣達電腦、和碩、群創光電、富田電機、美商科技品牌等數十家,龐大的建廠剛性需求,也帶動了國產建材實業的業績成長。
國產建材實業強調,未來在電子大廠群聚效應的帶領下,台商回流會如鮭魚潮般前仆後繼,這些重大投資一旦形成龐大的房建與商建的規模經濟需求之後,更會帶動全台各重劃區域的快速發展,再加上八年八千億前瞻基礎等公共建設加快推動、容積獎勵催化都更危老重建形成規模,上述都會讓高端混凝土需求,一季比一季更為強烈,加上房建市場熱絡,全台知名建案的指定使用與支持,今年的營運是可以非常樂觀期待的。未來,還有國產建材實業位於東區門戶計畫軸心的南港廠開發案,預計在短期內通過權變計畫後,即將展開實質建設進程,這些實質與潛在利益持續挹注下,都會讓國產建材實業的營運前景,非常亮眼可期。 (相關報導: 成交量衝上台股第一,股價漲停鎖死!為什麼法人說貨櫃三雄接下來還有戲? | 更多文章 )